-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 绪 论
《周易》是我国二千多年前的一本经典著作。很多人把它作为
中华 民族古代智慧的核心,对 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 的
影响。 《周易》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堪
称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宝藏。
在古代,《周易》与 《书经》、《诗经》、《礼记》、《春秋》并称
为五经,并被古人尊为 “群经之首”。它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每
个文人必读教材 。朱熹 在为 《周 易本义》作序时
指 出:“易之 为 书 ,卦 爻 彖 象 之 义 备 ,而 天 地 万 物 之 情 见 ”,“是 故
极其数 以定天下之象 ,著其象 以定天下之吉凶”。这表 明, 《周
第 2 页
易》是通过研究天地万物 的义理和象数 ,来确定它们 的变化趋势
的。
在近代,西方科技兴起,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落后国家。 《周
易》被贬为一部流传至今最古老的 占筮之书,阴阳、八卦成为迷
信、落后、保守的同义词。 《易经》不仅无人学习,反而被视为毒
蛇猛兽 ,惟恐避之不及 。只有极少数从事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学者
在继续研究。
在 当代 ,一方面大 多数知识 分子从来没有正式 学 习过 《周
易》,根本不了解其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当代科学的最新发展在
许多方面 向 《周 易》的一些基本概念趋 同。经济 、文化、社会 的
发展 目前正处于一个新 的关键 时刻 ,或者如一些学者提 出的 “转
折点”。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要解决面临的人类危机和
地球危机 ,必须要寻找新 的思维模式,吸收新 的思想营养 。 《周
易》集 中了中国传统思维的主要特征,是我 国传统哲学、 自然科
学、艺术、社会科学的主要学术思想的根源和理论依据 。这样 ,
《周易》就成为当前中外学术研究的焦点之一。这与把 《周易》看
成封建迷信的象征形成鲜明的对 比。
这样 ,若把 《周 易》与当代 自然科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有可
能使 《周易》返老还童,在未来 世纪重新放射出它的智慧光芒。
(一 )《周 易 》 简 况
论述 《周 易》 的书籍从古至今不下数千种 ,从 不 同角度对
《周易》进行注释、训诂和考据 。因而不同学者对一些术语的理解
第 3 页
亦有差别 。本节介绍 《周 易》简况 的 目的主要是简述作者对这些
术语的基本理解,以便取得读者的理解 。
《周易》的组成部分
《周 易》有 《经 》(又称 《易经 》,狭义理解 的 )和 《传 》(又
称 《易传》或 《易大传》 )两部分 。国外学者常把 《周易》称为
《易经》 (广义理解的)。广义理解的 《易经》与狭义理解的 《易
经》不是 同义词 ,后者是前者 的一部分 ,这点常常容 易混淆 ,希
读者密切注意。在本书中,使用狭义理解的 《易经》。
《易经》一般指 《周易》中同 《传》相对而言的经文部分。其
内容分上下经两部分,共六十 四卦组成 。每卦 由卦的符号、卦的
名称 、卦的说 明 (称为卦辞 )以及每爻 的说 明 (爻辞 )组成 。卦
辞和爻辞的词义晦涩难懂 ,不 同学者 的理解有时差异很大 。它们
在不 同卦 中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差异,显然不是出 自一时一人之
手,而是在相当长时期中不断积累和更新的结果。一般认为, 《易
经》的形成开始于殷商之际 (距今约 年 ),大 体 定 型 于 西 周 。
《易传》是对 《易经》的最严密的注释、说明和发挥 。它是 由
《彖传 》(上 下 )、《象传 》(上 下 )、《系辞 》(上 下 )、《文 言》、《序
卦》、 《说卦》和 《杂卦》共十篇组成。所 以, 《易传》又称 《十
翼》,比喻为 《易经 》(鸟 的主体 )的翼 的辅助作用 。《易传 》大致
形成于战国时期 。十篇的形成时期亦有前后之分,不是出于 同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