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诠释学与修辞学
洪汉鼎
抽象字母 的巨大成功使得其各个分散 的社会结合得更加紧密 ,以
至希腊语言和后来的罗马帝 国能够发展 出它们 自己的文化王 国 这
一文化王 国在今天或多或少覆盖 了全世界 。这个既令我们感到非常熟
悉又很有启发意义 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它根本不是科学 ;它过去是
并且现在仍然是那代表着文化 的真正雕塑师并且促进文化茁壮成长 的
修辞学 。由于我们 自己就是现代科学文化 的一部分 ,所 以我们必须补
充 的是,修辞学并不是对情感 的熟练操控和感性主义 。把修辞学只是
作为一种矫揉造作 的空谈而加 以排斥 的做法是一种片面 的结果,并且
是对我们的科学文化的误解 ,这需要重新考虑。
修辞学的世界从根本上讲 曾经是文化传统惟一的承担者 。这份遗
产包括古代晚期的大学文科 ,同样还有教会掌管的基督教育文化,并且
正是在人文主义者再次盗用古代遗产期间,现代的科学启蒙才开始 出
现 。
伽达默尔:《文化与传媒》
修辞学在古代 曾经是一门 “显学”,演讲和雄辩是当时精英政治和城邦民主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能言善辩是古典大师必须具备 的一项才能 。可是随着近
代 自然科学的发展 ,修辞学这种早期繁荣只是昙花一现 ,很长时期一直处于被贬
低 的位置 。今天我们可 以说 ,修辞学正在经历一场盛况空前的复兴 。科学逻辑
独霸学术 的地位受到了威胁 ,而修辞学在 当代 已从哲学的辅助学科上升为主导
学科 ,有人甚 至说:“修辞 学过去 曾经是 ,而将来也会 是人文科 学 的女王 ”。为 了
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从 以下诸方面研究:
洪汉鼎 ,山东大学 中国诠释学研究中心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
学所 研 究 员 。
一、知识与智能 的区分
我们知道 ,亚里士多德那里有五种认知和真理形式 : (纯 粹 科 学 )、
(技术或应用科学 )、 (实 践 智 能 )、 (哲 学 智 能 )以及
(神学智能)。这五种真理形式实际上可分为两大分类,即知识与智能。
和 应 当是属于知识这一类 ,即我们现在所说 的 (科 学 )和
(技 术 ),反 之 , 和 则应属于智能一类 ,它们分属
于三大领域:哲学、宗教和政治伦理 。知识与智能的根本 区分,我们可 以用亚 氏
关于纯粹科学与实践智能的区分来理解。按照亚 氏的看法,纯粹科学是一种关
于不可改变并必然存在的事物的知识,它是一种依赖于推理证明而能被人学习
的演绎性知识,其典范是数学或其他 自然科学,反之,实践智能则不是一种按照
普遍原则进行推理的永远不变的知识,它是一种不能通过单纯学习和传授即可
获得而只能通过长期经验积累的智能。它们两者明显的差别就在于确定性与非
确定性 的区分 。作为知识 的纯粹科学,它具有某种确定性,反之 ,作为智能的实
践智能则具有非确定性。这种非确定性在古希腊是与实践性相联系的。
以后亚里士多德又把科学分为三类,即理论性科学、实用性科学和创造性科
学 。数学、物理学属于理论性科学 ,政 治、伦理学属于实用性科学 ,而诗学、修辞
学则属于创造性科学。
知识与智能的对立在古代传统里也表现为学者与智者的对立,伽达默尔是
这样讲到这种对立 的:“这种对立(指学者与智者 的对立 )在犬儒学派 的苏格拉
底形象里就 已获得了它的最早的形式,并且在 (理 论 智 能 )和 (实
践智能)的概念对立中具有其实际的基础 。这种概念对立首先是由亚里士多德
提出的,以后在逍遥学派里被进一步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