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走向本体澄明之境-何中华著.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作为人的自我追 问,人性 问题源于人的自我意识。对于人之 所 以成其为人来说,它具有前提 的意义。康德说:“人能够具有 ‘自 我’的观念,这使人无限地提升到地球上一切其他有生命的存在物 之上 ,因此 ,他是一个人 。” 黑格尔也指 出:“人 能超 出他 的 自然 存在 ,即由于作为一个有 自我意识 的存在 ,区别于外部的 自然 界 。” 对“自我 ”的 自觉确认 ,就是对“人之所 以为人者 ”的把握 , 亦即对人之本性的揭示。因此,对于人及其存在来说,人性 问题乃 是一个始源性和本然性的问题 。它同哲学的合法性 (即哲学之所 以“必要 ”和“可能 ”)问题 内在相关。因为哲学得 以存在 的理 由,最 终有赖于人对 自我本性的体认。 人 的存在是二重化 的:一方面 ,作为 肉体存在物,人是 自然界 的一部分,受 自然律 的决定和支配;另一方面 ,人又不仅仅是一种 肉体存在物,他还是一种精神存在,因而受道德律的决定和支配, 正因为如此,人才成为宇宙中唯一没有对等物的存在者,从而具有 尊严。也正因为如此,人的存在带有悲剧意味。因为人及其历史 在一定意义上不过是为了消解这种二重化带来的二律背反所做的 努力,而这种努力在经验的意义上不可能有真正的完成。对于人 来说,这一点具有宿命的性质。 人的存在的二重化使哲学获得了自身的合法性和存在理由。 ①康德:《实用人类学 》,重庆 出版社 年版,第 页 。 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 。 第 2 页 首先,肉体构成精神超越的对象,由于人的肉体的存在,精神超越 才是必要的。而精神超越本身就是哲学 。所 以,哲学仅仅对那些 尚未实现精神超越 的人来说才有意义 ,而对于那些 已经实现超越 的人来说则成为多余 。其次,精神对肉体的超越 ,也使哲学成为可 能的。因为人 的肉体存在是经验 的,对 肉体存在 的超越意味着超 验视野 的获得 。由于人 的存在 的二重化对于人来说带有本根 的意 义,而它又使哲学成为必要和可能,所以哲学的理由植根于人的存 在本身。在此意义上,哲学不过是人的本然的存在方式,而人不过 是形而上学的动物 。 古今中外一切真正的哲学对人的存在及其二重化,都有着深刻的 领悟和洞察。罗素说:“在柏拉 图的著作中可 以找到灵魂与肉体 的二 元对立,这一理论 曾被新柏拉图主义者所强调;它不但在圣保罗的说 教中占重要的地位,而且还支配了公元四世纪和五世纪的基督教禁欲 主义 。” 而按照怀特海的说法,“两千五百年的西方哲学只不过是柏 拉图哲学的一系列脚注而 已” 。《圣经》记载,圣保罗悲叹道:“我真苦 呀 !谁能救我脱离这使我死亡的肉体呢?……我 自己只能在心灵上 服从上帝的律法,我 的肉体却服从罪 的法则 。” 耶稣说:“当归恺撒 的归恺撒,当归上帝的归上帝,, 。这些都不过是用宗教语言表达 的 人 的 自我反思而 已。圣奥古斯丁在 《忏悔录》中写道:“我 心 自问: ‘你是谁 ?’我 自己答道:‘我是人’。有灵魂肉体,听我驱使,一显于外, 一藏于 内”。“从亲身的体验,我领会 了所谈到的 ‘肉体与精神相争,精 神与肉体相争’(《新约 加拉太书》 )的意义。我正处于双重战争之 中 …… ’, 。宗教 改革家马丁 路德则说:“人有一个双重 的本性,一个心 灵的本性和一个 肉体 的本性。就人们称作为灵魂的那个本性来说,他 ① 罗 素 : 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 。 ② 转 引 自 巴雷特:《非理性的人》,上海译文出版社 年版,第 页 ③ 《新 约 罗马书 ④ 《新 约 马太福音》。 奥古斯丁:《忏悔录》,商务印书馆 年版 第 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