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PAGE 16 -
学 科
语文
课 题
3、星星变奏曲
课 型
新授
教
学
目
标
知识
能力
1.了解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作品,及其主要艺术风格和成就。
2.理解诗歌中星星、静夜、土地等物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
方法
1.学习朗读朦胧诗歌的技巧,学会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2.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诗内物象的对比,理解诗歌主旨。
3.仿照诗歌结构,开展诗歌写作的活动。
情感
态度
1.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
2.体会诗人经历人生苦难之后对诗意人生和自由精神的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朦胧诗的审美特征。
2.理解“星星”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所寄托的诗人的理想和信念。
教学媒体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1.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配乐播放星空的画面)
仰望天上的星河,你曾想起过什么?是想起过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星河里散步?还是想起过嫦娥在月亮里望着星星飘过而有着难言的寂寞?有一位诗人,仰望星河,在这里诉说情怀.让我们伴着星星伴奏曲的旋律,走近诗人江河的《星星变奏曲》
二.介绍朦胧诗派及作者
多媒体展示:
1.朦胧诗
作为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炼、芒克、方含、食指、多多等为代表的——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的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朦胧诗孕育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地下文学”.食指(郭路生)、芒充(姜世伟)、多多(栗世征)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其后有江河等诗人加入.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1979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1 7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
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
观看画面,聆听音乐
进入情境
自由阅读教师出示的助读资料
了解朦胧诗派
音乐美图片美和诗歌美的结合,为课堂营造浓浓的氛围
积累一些文学常识,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诗歌的一些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 学 内 容 及 问 题 情 境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2..作者简介: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它的反光》等.是新时期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他的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
三.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学生听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提示:《星星变奏曲》抒情细腻,意境优美。全诗由两个基本对称的诗节构成.每一节十六行,都以“如果……”的假设句起头,具有一气呵成的气势和浓郁的诗意氛围。朗读时要感情饱满,注意音量、语速和诗歌内趋力的和谐。
2.学生参考课本后播音员丁建华所谈的朗读感受。自由诵读全诗,体会诗中的情境意蕴。
3.思考交流: (1).诗歌是否有相似或反复的诗句? 提示:这些诗句就是结构标志,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诗句之间是否有不同之处。 (明确——“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不愿意……谁不愿意……”和“如果……谁不需要……谁还会……谁愿意……谁愿意……”,构成反复句。) (2).分析上述句式,强调前一诗节是肯定结构,而后一诗节是否定结构。 (3).请学生划出诗歌中出现的物象,思考它们有什么不同.
四.具体赏析
1.第一诗节
多媒体出示要求:
(1)请学生有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诗句,找出其中具体的物象,阐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2)这些物象有什么共同点?
(3)他们象征了什么?
教师适当总结:
(1). 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2).“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鸟落满枝头”,点缀在繁密的树林间,周围的环境一定是无人搅扰,十分宁静的;“星星落满天空”的情景必定出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治疗原则及用药注意事项.pptx VIP
- GP规范中文版2.2_原创精品文档.pdf VIP
- 安徽灿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简章.PDF VIP
- 制粉系统外委维护技术协议..doc VIP
- 华东理工大学《化工设备设计》期末知识点复习习题(含答案).pdf VIP
- 儿童流行性感冒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2024)解读 PPT课件.pptx VIP
- 华东理工大学《过程流体机械》期末复习资料.pdf VIP
- GB50236-2011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规范.docx VIP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选型手册V2.6.pdf
- 凯恩帝K1000Mi-A,K1000M4i-A说明书(连接调试篇).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