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地理学报.PDF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地理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8 卷第4 期 地 理 学 报 Vol.68, No.4 2013 年4 月 ACTA GEOGRAPHICA SINICA Apr., 2013 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的关系 1 1 2 3 4 郭媛媛 , 莫多闻 , 毛龙江 , 王守功 , 李水城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教育部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1; 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南京 210044; 3.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济南250012; 4.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北京 100871) 摘要:利用GIS 软件对山东北部地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双王城剖面沉积 环境分析和前人研究成果探讨了聚落时空分布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距今 8000-5000 年间,在气候温暖湿润和海面相对较高的环境背景下,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海拔相 对较高 (20~200 m) ,地形较为平坦 (坡度 2°) 的洪积台地和冲积平原上;西部平原地区由于 地势低洼,容易积水而发生水患,因而很少有遗址分布。距今5000 年之后,气候暖湿程度降 低,海平面持续下降,人类活动范围明显向海扩展;西部低洼地区在气候变干和海面降低的 双重影响下,自然环境得到改善,也开始被古人广泛开发利用。这一时期区域文化繁荣发 展,逐渐形成社会结构复杂、城邦林立的初期文明。然而距今4000 年左右,由于气候变化和 洪患灾害加剧,史前文化开始明显衰落。商周时期气候环境趋于稳定,文化发展再次兴盛。 北部滨海平原地区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人类适应区域资源环境条件,在早期农业人群难以 定居的滩涂地上形成以盐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活动的聚落群。 关键词:遗址分布;海面变化;环境演变;山东北部 1 引言 随着全球变化和考古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特征及其演变与古代人 [1,2] 类文化发展历史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聚落遗址是古人类居住和进行生产活动及社会活动 的场所,其分布往往受制于自然环境,因此聚落研究能够为探讨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提 [3] 供新的视角 。Nicoll K 研究认为气候变化是影响埃及和苏丹北部地区的人类活动最为重 [4] 要的因素 ;Turney C 等人研究发现8350-8230 cal. BP 期间海面升高引起的洪水泛滥导致 [5] 黑海沿岸地区农业居民向欧洲地区扩散 ;Giraud 利用阿曼地区遗址和墓葬等资料探讨了 [6] [7] [8] 人类对海洋资源和绿洲等的利用 。国内学者也在西辽河流域 、甘青地区 、洞庭湖地 [9] [10] 区 、长江下游地区 等地开展了相关研究,但相对而言在黄河下游地区的类似研究较 少。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和古环境专家在黄河下游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考古资 [11-14] 料和古环境资料 。本文以山东北部为研究区域,将该区聚落遗址时空分布特征与自然 环境演化序列有机结合,探讨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新石器时代以来 该区人地关系系统演变的规律和机制。 收稿日期:2012-10-09; 修订日期:2013-01-06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1ZD183);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