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构与传承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苗润田著.pdfVIP

解构与传承孔子、儒学及其现代价值研究-苗润田著.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一 、 孔子文化观研究 孔子在春秋季世社会 内部机制大调整时代 ,对三 代文化 的特征 、古今文化 的异 同、夷夏文化 的差别等 进行 了认真 的审视 。他认 同传统 ,力主 回归传统 ,努 力继承和弘扬华夏文 明;积极 回应社会变革所 引起 的 传统文化 的危机 ,在重新理解和 阐释传统 的基础上解 答 时代课题 ,这对于我们今天正确对待历史文化、传 统文化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于孔子思想 的专题研究 已有大量成果 ,但对其文化学说 的研究似有不足 。本文拟就孔子文化观 的基本 内容 、主 旨、意 义等 问题作些探讨 ,以求对孔子思想及其与 中国文化 的关系有 一个 更深入 的了解 。 (一)古今文化的断裂和文化精神的迷失之论 广义地说 ,文化是人化 ,亦即人 的本质力量 的外化 。人创 造 了文化 ,同时又为文化所化成 、规范、塑造 ,因而人又是文 化 的产物 。不同的文化 ,构成了人不 同的生存环境和背景,塑 造着不 同的人 。人 的文化观念 、文化学说 ,则是人对其所面对 第 2 页 的文化环境和背景 (意义世界 )的理性把握 ,是文化客体亦即 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的内化 。因此 ,当我们试 图诠释 、剖析某 种文化学说时,首先应对其赖 以生成 的特定文化世界有一个总 体 的认识 ,从而才有可能对它的内容 、主 旨、意义等 问题有 比 较全面的了解 。这也是研究孔子文化观的一个基本前提 。 孔子所处的春秋季世是一个 “礼崩乐坏 ”的时代 ,是 自夏 商 以来 中国古代社会所面 临 的一次空前 的 内部机制大调整 时 代 。从文化 的视角看 ,这是一个社会剧烈震荡 、转型 ,传统社 会主流文化 陷入 困境 的嬗变时期 。在传统文化坍塌 陷落 的背景 下 ,社会变革 向何处去 ?传统还有价值吗?如何认识和评估夏 商周三代 的礼乐文化 ?如何看待与传统相悖 的社会文化现象 ? 如何建构适应社会 发展要求 的价值体系 、规范系统和 意义 网 络 ?这些便成为春秋时代整个社会尤其是士人知识分子普遍关 切和焦虑的问题 ,也是孔子着力探讨并力求做出合理解释 的文 化课题 。 孔子长期生活在 “周礼尽在 ”的鲁文化环境 中,自幼深受 传 统 文 化 的 熏 染 ,“少 好 礼 ”,“为 儿 嬉 戏 ,常 陈俎 豆 ,设 礼 容 ” ( 史记 孔子世家》)。年十五即有志于学,青少年时期勤奋地 学 习古代 文 化 知识 ,“好 古 ,敏 以求 之 ”,成年 以后 又对 礼 乐文 化 做 过 认 真研 究 。他 曾非 常 自信 地 说:“夏 礼 ,吾 能 言之 ,杞 不 足征也 ;殷礼 ,吾能言之 ,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 , 则吾 能征之 矣 。”(《论语 八 佾 》 ,下 引此 书 只注 篇 名 )“礼 ”是 三代 以来最重要 的文化观念 ,其原意是祭神求福 的一种仪式活 动 ,“礼 ,履 也 ,所 以事 神 致 福 也 。”(《说 文 解 字 》 )“礼 之 名 起 于事 神 ,引 申为 凡礼仪 之称 。”(徐 说文解字 笺 》 )“凡 治 人 之 道 ,莫 急 于 礼 。礼 有 五 经 ,莫 重 于 祭 。”( 《礼 记 祭统》 ) 第 3 页 这种意义上 的 “礼”早在原始社会即已出现 ,直至春秋时代还 为人们所认可 。不过 ,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 ,仅 以祭神求福为 礼 ,已远远不能满足人们 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于是仪式的范 围和 内容就从神事拓展到吉、凶、军 、宾、嘉等各种人事 。简 言之 , “礼 ”具有相当丰富的文化 内涵 ,举凡政治 、经济、军 事 、教育、行政 、司法、宗教 、祭礼 、婚姻家庭 、道德伦理 、 风俗 习惯等 ,无不囊括其 中。因此 ,从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