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因果篇
须识 因果 勿失灵种
【经文
英邵武 每 见 学 者 恣肆 不惧 因果 ,叹 息久 之 ,曰:“劳
生如旅泊,住则随缘 ,去则亡矣,彼所得能几何 ?尔辈不
识廉 耻 ,干 犯 名分 ,污渎 宗教 ,乃至 如是 。
“大丈夫志在恢宏祖道 ,诱掖②后来 ,不应私擅 己
欲 ,无所避忌 ,媒一身之祸 ,造万劫之殃 ,三途地狱受
苦 者 ,未 是 苦 也 ,向袈 裟 下 失 却 人 身 ,实 为 苦 也 。”(《壁
记》)
【注释
①英邵武: )宝峰英禅 师 ,为宋代 临济宗黄龙
派禅师。
②诱掖:引导提携 。
【译 文
英邵武大师 曾见一些学者肆无忌惮 ,不畏 因果,遂长嘘短
叹。他说: “人生在世犹如旅客住在旅馆、小船停泊在岸边,只
是暂时寄住 ,怎能做长久 的打算 ?离开人世 时则什么也带不
去,你能得到什么呢?你们怎么这等不知廉耻,竟然干犯名分
的事,玷污祖宗的教化,以至于此。
“若 是 个 大 丈夫 应 立 志 弘扬 佛 祖 之 道 ,接 引后 学 ,而
不应 只顾 满 足 自己的私 欲 ,无所 避 忌 。如 此 贪 得 无 厌 ,结
果 是 铸 成 一 身 之 祸 ,造 就 万 劫 之 殃 。落 入 三 途 地 狱 不 是
第 2 页
苦 ,如 果 出家 为 僧 身 着 袈 裟 却 失 去 了人 身 ,那 才 是 真
苦 。”
不贪不求 不污清格
【经文
英 邵 武 谓 晦 堂 曰: “凡称善知识 ,助佛祖扬化 ,
使 衲 子 回心 向道 ,移 风 易俗 , 固非 浅 薄 者 之 所 能 为 。
末 法 比丘 ,不 修 道 德 ,少 有 节 义 ,往 往 苞 苴 肮 脏 ,
摇 尾 乞 怜 ,追 求 声 利 于 权 势 之 门 ,一 旦 业 盈 福 谢 ,天
人 厌 之 ,玷 污 正 宗 ,为师友 累 ,得 不太 息 ?”晦堂颔
之 。
注 释 】
①晦堂 :晦堂祖心禅师 ( ,为宋代 临济宗黄龙
派 禅 师 。
②苞苴 :行贿 。
③正宗 :初祖所传 的嫡派称为正宗 ,犹言法 门。
【译 文
英 邵 武 和 尚与 晦堂 大 师聊 天 时说 : “大 凡称 为 善 知识
的人 ,原本是帮助佛祖教化 ,使衲僧能 回心 向道 ,迁移其恶
逆 的风 气 ,改变 其 不好 的习俗 , 岂是那 些 浅根 薄德 的人所
能为 的呢 ?然而我们末法时期有些僧人不修道 、不养德 ,不
能守节 存 义 ,为追 求 名 闻利 养 ,在 有权 有 势 的人 身边 摇 尾
乞怜 ,时 间一长 ,一旦福尽果熟 ,天人共厌 ,不但 自己取祸
遭殃;又玷污佛 门,拖累师友,太可惜了。”晦堂大师点头称
许 。
第 3 页
有德不孤 时至理彰
【经文
真 净 文 和 尚 久 参 黄 龙 ,初 有 不 出人 前 之 言
后 受 洞 山 请 , 到 过 西 山 , 访 香 城 顺 和 尚 。 顺 戏 之
曰 : “诸 葛 昔 年 称 隐 者 ,茅 庐 坚 请 出 山 来 ,松 华 若
也 沾 春 力 ,根 在 深 岩 也 着 开 。 ”真 净 谢 而 退 。 (顺 语
录 )
注 释 】
①真净文和 尚:宝峰寺真净克文禅师 ( ,系 宋
代 临济宗大德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