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气体中毒急诊救治.ppt
* 职业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中度中毒 凡临床表现符合下列诊断之一者: a)急性化学性支气管肺炎。 b)局限性肺泡性肺水肿。 c)间质性肺水肿。 职业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 重度中毒 符合下列表现之一者: a)弥漫性肺泡性肺水肿或中央性肺水肿 b)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c)严重窒息; d)出现气胸、纵膈气肿等严重并发症。 窒息性气体中毒 化学性窒息性气体 :是指能影响血液氧的携带输送或损害组织对氧的利用的气体,如CO、H2S、HCN、苯胺 单纯性窒息性气体:是指能引起组织供氧不足发生窒息的无毒微毒气体和惰性气体,如氮气、甲烷、二氧化碳 供给 摄取运输过程 利用过程 空气 O2 肺 O2 血液 O2 组织细胞 O2 CO2+H2O 能量 单纯窒息性气体 血液窒息性气体 细胞窒息性气体 N2、CH4、CO2 CO、苯的氨基、 硝基化合物 氰化物、H2S 化学窒息性气体 概 念 毒作用特点 主要致病环节均是引起机体缺氧 毒作用表现(1) 1.缺氧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肝肾功能障碍,二氧化碳麻醉作用。 2.脑水肿:颅内压升高症状,缺氧所致脑水肿以细胞内水肿为主,因此早期颅压往往升高不明显。 毒作用表现(2) 脑水肿中毒机制:细胞内钠离子及水分的增加;血脑屏障功能的破坏;细胞浆内钙离子积聚;游离脂肪酸及自由基所致损害。 3.其它:急性CO中毒时,面颊部出现樱桃红色,色泽鲜艳而没有明显的青紫。急性氰化物中毒时可表现为无紫绀性缺氧及末梢性呼吸困难。缺氧性心肌损害和肺水肿。 毒作用表现(3) 毒作用表现(4) 4.实验室检查: CO:HbCO 氰化物:尿中硫氰酸盐 H2S:尿中硫酸盐、硫化血红蛋白 治疗原则(1) 有效的解毒治疗 关键是脑缺氧的治疗脑水肿的防治 治疗原则(2) 1.输氧:给与氧气浓度(40~60%),高压氧疗。 2.解毒:氰化物中毒—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联合疗法,高铁血红蛋白形成剂-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H2S—美兰。 3.肾上腺皮质激素:早期、足量、短程。 4.钙通道阻滞剂 5.光量子疗法? 6.对症治疗,支持疗法 CO中毒 在化学工业中,合成光气、甲醇等都需要CO做为原料 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含碳物质燃烧不完全时,都要产生CO 家用煤炉产生的CO和煤气泄漏,是家庭CO中毒的常见原因 含碳物质的不完全燃烧,以CO为原料的 工业生产(如炼钢、炼铁、制造光气、 甲醇、甲醛、甲酸等), 炮烟,煤层燃烧, 汽车废气等。 CO泄漏的燃气锅炉 接触机会 毒 理 1.CO进入血循环后,80~90%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HbCO),阻碍氧的结合和释放。 2.10~15%与血管外的血红素蛋白结合,如肌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等,影响氧的利用。 3.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氧大240倍,解离速率比氧慢36000倍。 急救处理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卧床休息 积极纠正脑缺氧:立即吸氧,有条件行高压氧疗。 脱水疗法和肾上腺皮质激素:20%甘露醇与早期短期激素治疗 人工冬眠和降温:频繁抽搐、烦躁、高热患者可行镇静、局部冰帽降温、冬眠疗法 迟发性脑病的治疗 以CO中毒后积极纠正缺氧,防治脑水肿,防止脑再次缺血缺氧(二次打击)为主 迟发性脑病的预后 大多数病人 (80 % ) 可以治愈 死亡率较低约1 %左右 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 (不同程度痴呆或肢体功能障碍) 死亡病例多因护理不善继发感染 (褥疮、肺炎等)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无色气体 低浓度的时候仅有呼吸道和眼部症状 高浓度的时候全身作用明显 硫化氢中毒 采矿、冶炼、甜菜制糖,制造二氧化碳、有机磷农药以及皮革制造工业都有硫化氢的产生 有机腐败场所,如沼泽地、阴沟、化粪池等都有大量硫化氢溢出 硫化氢 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干扰细胞内的氧化还原过程和能量供应,引起组织缺氧 中、低浓度(98~210mg/m3)眼和呼吸道刺激症状与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高浓度可引起中毒性肺炎和肺水肿 吸入浓度在900mg/m3以上,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呼吸和心脏骤停,发生“电击样”死亡 临床表现 轻度:主要是刺激症状,流泪、流涕、咽部灼热感,并伴有头昏乏力等症状。 中度:刺激症状加重,并伴有咳嗽、胸闷、视物模糊、头痛头晕、眼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 重度中毒: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 极重度:闪电性死亡 急救处理 立即脱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