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常见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的营养指导.ppt

第十二章常见营养相关性慢性疾病的营养指导.ppt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慢性疾病的 营养指导与保健 时间:2014年3月20日 地点:图书馆会议室 本章节重点讲述 营养缺乏病 肥胖病 糖尿病 高尿酸血症 骨质疏松症 慢性心血管性疾病 脂肪肝 肥胖病 1.概念 指脂肪不正常地囤积在人体组织,使体重超过理想体重20%以上。 2002年全国调查肥胖发病率 成人超重 22.8% (大城市 30.0%) 肥胖 7.1% (大城市12.3%) 大城市儿童肥胖8.1% 一 、原因与分类 1.依照发病原因 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 单纯性肥胖  ①体质性肥胖 是由于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与25岁以前营养过度有关。多半有家族性遗传历史。超重的儿童通常成为超重的成人。据报告,0~13岁时超重者中,到31岁时有42%的女性及18%的男性成为肥胖症患者。在胎儿期第30周至出生后1岁半,脂肪细胞有一极为活跃的增殖期,称敏感期。在此期如营养过度,就可导致脂肪细胞增多。故儿童期特别是10岁以内,保持正常体重甚为重要。 ②营养性肥胖   又称获得性(外源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多由于20~25岁以后营养过度,摄取热量超过机体各种新陈代谢活动过程所需要;或由于体力活动过少或因某种原因需较长期卧床休息,热量消耗少而引起肥胖。本类型肥胖主要是脂肪细胞肥大和脂肪细胞增生所致。体质性肥胖,也可再发生获得性肥胖,而成为混合型。 2.依照脂肪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分布 腹部型肥胖 (又称向心型肥胖、 苹果型、雄性型) 臀部型肥胖 (又称外周型肥胖、 鸭梨型、雌性型) 苹果型肥胖:腹部肥胖,俗称“将军肚”,多见于男性。脂肪主要在腹壁和腹腔内蓄积过多,被称为“中心型”或“向心性”肥胖,则对代谢影响很大。中心性肥胖是多种慢性病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这种肥胖很危险,与心脏病、脑卒中高度相关。 鸭梨型肥胖:肚子不大,臀部和大腿粗,脂肪在外周,所以叫外周型肥胖,多见于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小于苹果型肥胖。 二 单纯性肥胖的病因 1.遗传因素 多基因遗传,易发的作用 父母 子女 一人肥胖 40%肥胖的机率 双方皆肥胖 70%~80%肥胖机率 1.遗传因素 2.年龄和性别 随着年龄的增长,男性和女性的肥胖率均增高,机体总体脂量增加。女性通常比男性容易肥胖。从生物学角度看,女性脂肪细胞数比男性多,约占体重22%(男性占15%)。雌激素本身有增加脂肪沉积的作用。 1.遗传因素 2.年龄和性别 3.饮食因素 (1)摄食过多 又称过食。膳食中能量的摄入总量是决定脂肪贮存与否的关键因素。 能量过剩, 脂肪的形式储存,导致体内脂肪的增加 。 (2)膳食结构中各营养素间失去平衡 ①脂肪比例: WHO的建议,膳食中脂肪供能比不超过30%,动物脂肪供能比应在10%内。 膳食中脂肪(尤其是动物性脂肪)摄入增加是肥胖人群增长的重要原因。当膳食中的脂肪含量超过30%时,增加体力活动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很容易被抵消。 ②碳水化合物含量 高GI食物(主要来源于精炼糖类食物)易使机体遭受糖的冲击性负荷,导致反馈性的胰岛素过度分泌,增加机体的饥饿感并可能引起额外的能量摄入。经常摄入高GI食物明显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风险。 ③钙的缺乏也与肥胖发生相关 ④缺乏维生素B族饮食可能造成肥胖症 ⑤饮水不足易造成肥胖 体内如果水分不足,就无法对脂肪进行充分的代谢,从而储存体内。肥胖者体内水分比正常者少15%~20%,因为脂肪组织含水少,而肌肉组织含水多,肥胖者即使不减肥也需要及时补充水分。 (3)进食餐次与时间: 调查研究发现,在一天之中进餐2--6次的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进餐次数较少的人发生肥胖的机会和程度高于进餐次数多的人。 晚上进食,有人称之为“夜食综合征”。在夜间人的生理节律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摄入的食物比较容易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4)不良的进食习惯  1)进食能量密度较高食物  食物的能量密度指平均每百克食物摄入后可供能的热卡数。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往往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 2)不良的进食行为    肥胖样进食几乎见于绝大多数肥胖患者,其主要特征是:进食时所选择的食物块大,咀嚼少、整个进食较快,以及在单位时间内吃的块数明显较多等。在这种方式下不仅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