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活动中建构 在探究中发展
----《自由落体运动》教学案例
物理组 陈汉光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活动、体验中,怎样才能让学生对学科知识与能力进行不断的建构,并使其认知结构和情感品质得到不断完善?在活动和探究的过程中,应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协调发展?本文试通过下面案例的陈述,提出自己的一些尝试与见解。
教学案例《自由落体运动》
一、教学背景
2005年9月28日,揭阳市教研室来校听课调研,本人为了上好这节课,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对课程内容的进程做了一些调整,布置学生做好预习。具体做法有: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预习——导思
假设物体落地的时间与其轻重无关,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为何轻的物体下落经常更慢落地?
如何做到无论轻重和大小,物体都能同时落地呢?
2.创设实验问题,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导学
如何通过实验发现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如何写好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二、教学片断
1.先对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反馈
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指导学生对预习中的问题进行互评,教师巡视、倾听,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评价。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问题解决过程和实验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对自己的预习进行反思,再通过师生交流,提出补充、完善的意见或不同的方案。
2.创设新的问题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
投影:如果有一位同学在探究影响落体运动的因素时,设计了如下三个小实验:实验⑴、让一张纸片和一枚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实验⑵、让两张相同纸片,一张揉成一团,一张摊开,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实验⑶、让小纸团与硬币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
对上述四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⑴中硬币与纸片同时落地
B. ⑵中两者同时着地
C. ⑶中硬币先着地
D. ⑶中硬币与小纸团同时落地
学生开始讨论:大多数学生借助经验很快排除了A、B选项,而后二个选项有的学生选C,有的学生选D。
老师请三个学生上台演示:第一个同学演示实验⑶,由于太仓促,没有提醒下面的同学观察,结果大家没有任何反应,他说什么大家都不认可;第二个同学演示时把上述三个实验逐个做,实验⑴、⑵如大家所预料,实验⑶和D吻合;第三个同学也只演示实验⑶,结果大家看到他的情况与第二个同学的情况有所出入,发现结果如C说法。
大家开始亲自体验:怎么两个同学同样的实验做法,结果却出现矛盾呢?许多同学开展自己找身边的东西,如铁片、石块等,又自制小纸团,自己亲自体验,结果大部分同学做后发现小纸团与硬币同时落地,少数还是出现硬币先着地现象,甚至有的出现硬币慢落地的情况。
老师决定实事求是,引导学生寻找矛盾所在:如果大小不一的小纸团(或硬币)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大,因而空气阻力对小纸团(或硬币)运动的影响较大。而硬币和小纸团受到的空气阻力都较小时,下落的快慢几乎一样。也可能和实验时你的操作是否正确有关。
3.借助牛顿真空管澄清自由落体运动的问题
老师演示:把硬币和小羽毛放到牛顿管内。把管内空气抽出,使管成真空管。接通电源,把二者吸住并处于管的上方。现开始断电,大家看到硬币和小羽毛同时下落,同时落到管底。
让一个学生亲自做一做,得到同样的结果。
大家又开始讨论,并学习归纳结论: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条件下,无论物体轻重,同时释放的物体都同时落地。
老师强调,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就是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没有空气阻力。
4.假设猜想,设计方案,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是什么性质的运动,遵循什么规律?
方案甲: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相邻的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是一恒量:△s=at2。利用频闪照相的方法,拍摄每隔相等时间物体的位置,再用刻度尺测量并处理数据。
方案乙:也是根据△s=at2,利用打点计时器在与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相连的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子,再测量数据,列表研究。
方案丙: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at2,将一物体从楼层高度相同的高楼上自由释放,测出经过每层楼面的时刻,算出物体从释放到每层楼面的时间,分析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如果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那么结论正确。
其他方案:(略)
老师小结:上面这几个方案设计得都较精妙,也符合实验要求。但是几个设计中哪个测量会更准确,操作更简单?
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最后确定方案乙在测量上较准确、操作上较简便。
5、实验研究、寻找规律
让学生根据方案乙制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请学生代表说说步骤,展示表格。
学生根据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操作,测量数据并填写入表格。然后进行数据处理,首先看位移差是否是一恒量。如果是,说明物体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然后应用逐差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数据记录表格如下表所示。
计数点
位移s/
×10-2
位移差△s/
×10-2
加速度a/(m?s-2)
最终结果a/(m?s-2)
1
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等数学 全套教案.doc VIP
- 高等数学课件完整版.ppt VIP
- 2025年冲刺-副主任医师(副高)-肾内科学(副高)考试历年(2018-2024)真题荟萃带答案.docx
- 附件整车零部件防腐技术要求.pdf VIP
- (完整版)2019修订版《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pdf
- 13 2.0MW风力发电机组风场安装手册第四版定稿.pdf VIP
- 《万历十五年》读书分享.pptx VIP
- 2023-2024学年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乐考+非纸笔测试题(一)统编版.docx VIP
- 6m新型自行走剪叉式高空作业平台设计说明书.pdf VIP
- T∕CAMA 24-2020 农用内保温被.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