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住宅小区工程短桩测试及试验方法.docx

浅议住宅小区工程短桩测试及试验方法.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议住宅小区工程短桩测试及试验方法 【摘要】文章结合苏州某住宅小工程部分短桩的现场测 试,并对测试结果及试验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为类似工 程管桩承载力设计及测试提供一些建议,以供有关单位参 考,并希望借此引起相关单位对管桩试验和试打桩的重视和 推广。 【关键词】住宅小区;短桩现场测试;试验方法;建议 一般来说,在工程管桩的试验检测工作中,试验桩为非 工程桩,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验,本文的工程的测试是在部 分基桩已经施工后才进行,测试桩为工程桩,但由于测试目 的是为设计提供单桩承载力参考数据,故也称其为试验桩。 1工程实例 1.1工程概况 苏州某住宅小区工程,地质状况复杂,持力层埋深不一, 基桩桩长变化较大,设计单位在长桩区域按经验取值进行设 计,检测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而在短桩区域则听取建议,采 用试验桩测试,检测结果表明短桩经过休止时间后承载力降 低,不满足设计要求,原设计承载力取值过高,在重新计算 复核后,设计单位采用降低承载力和增加桩数的方式进行处 理,确保了该基础工程的质量。试验桩试验在本工地为设计 单位提供了有效的指导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1.2施工标准 本工程为一住宅小区,地质状况复杂,桩端持力层深度 变化较大,本文讨论的短桩区域F区,持力层埋深较浅,缺 乏土质较好的过渡层,由淤泥质土直接进入半岩半土强风化 岩层,基桩采用?400管桩,部分桩桩长约10?14m,原设 计极限承载力为2500kN,采用50式柴油锤施工,总锤击数 约200?300击,最后3阵贯入度平均为2. 0cm/10击。 1. 3地质状况 1. 3. 1C座ZK37孔:0?5.0m为素填土层(松散),5. 0? 13. 6m为细砂层(松散),13.6?19. 6m为淤泥(流塑),19. 6? 30. 0m为粉质粘土(软塑),30. 0?35. 4m为粉质粘土(硬塑), 35. 4?41. 3m为强风化粉砂岩层(半岩半土状); 1.3.2F座1区Z62孔:0?1. 7m为素填土层(松散), 1.7?5. 3m为中砂层(松散),5. 3?7. 5m为淤泥质粘土(流 塑),7. 5?15. 3m为淤泥(流塑),15.3?17. 4m为全风化粉 砂岩层,17. 4?24. 2m为强风化粉砂岩层(半岩半土状); 1. 3. 3F座2区ZK61孔:0?1.6m为素填土层(松散), 1.6?4.8m为中砂层(松散),4. 8?8. Om为淤泥质粘土(流 塑),8.0?12. 8m为淤泥(流塑),12. 8?22. 4m为强风化泥 质粉砂岩层(半岩半土状)。 2现场测试 本工程分A?G座,其中C座区域的基桩桩长超过30m, 设计单位未进行试验桩试验,而是按其他工地的经验,取单 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2500kN,以C区115#桩为例,施 工桩长为34m,测试承载力高达3510kN,能满足设计要求, 高应变测试信号如图1所示。 随着工程的进展,当施工至F座1区时,该区基桩施工 桩长约为14?17m,为了确定合适的设计承载力取值,设计 单位听取质检部门的建议,选取了 2根试验桩(12#和20#) 进行试验,出于经济上的考虑,采用高应变法,休止时间为 3d,初测承载力极限值分别为2987, 2551kN,暂时能满足设 计要求。 但是,笔者根据以往经验,结合本工地具体的地质状况, 提出了由于休止时间太短(3d),不能真实反映短桩承载力 的时间效应,应该过一段时间后进行专门复测的意见。因此, 在休止36d后,检测单位再次对12#和20#桩进行了高应变 法复测,复测承载力分别为2219, 2245RN,均有所下降且幅 度较明显,分别为25. 7%和12.0%。复测结果验证了笔者的 初始判断,如果按初测的结果取设计值,很可能出现承载力 不满足要求的质量问题。随后,设计单位根据试验结果,对 F座1区基桩承载力极限值进行修改,降低取值为1837kN。 12#和20#桩的高应变初测和复测结果见表1,测试图形如图 2O 施工至F座2区时,短桩数量越来越多,且桩长也越来 越短,部分桩桩长甚至小于12m,这些短桩的承载力到底有 多少呢?建设各方都提出了这个问题,根据上述经验,决定 选取2根已经施工的基桩,进行试桩以确定短桩的承载力。 由于2区地质状况复杂,桩长偏短,经综合考虑,本次试验 采用静载法,共试验2根桩(158#和49#桩),均做到极限状 态,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值分别为2270kN和1410kNo试验 结果表明,在该地质状况下,短桩承载力确实偏低,而且这 2根桩的测试承载力相差达60%,须引起设计单位的重视。 设计单位在计算复核后,采用降低单桩承载力和加桩的方式 处理,对F座2区的基桩将设计承载力极限值降低为1568kN。 为了探究这2根桩采用高应变法测试结果,同时验证高 应变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