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PPT9 人教课标版.pptVIP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PPT9 人教课标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家争鸣”和儒家的形成PPT9 人教课标版

;“百家争鸣”和 儒家思想的形成 ; ;;;位于孔庙东侧,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嫡系长期居住的府第,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教学过程 1、分组学习、讨论,凝聚共识。(5分钟) 2、黑板展示。(5分钟)   1-4组展示知识梳理填空部分,要注明序号,条理清晰。   5-8组展示合作探究部分。 3、交叉点评。(5-10分钟)   7、8组分别点评1-2、3-4组。   1、2组分别点评5-6,7-8组。 4、老师补充、评价、总结。 5、集体朗读。;1;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社会背景 (1)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诸侯争战;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度形成。 (3)阶级:“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 ;孔子;1、孔子的生平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或孔夫子是对他的尊称。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生活十分惨淡。然而,孔子自小就勤奋好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2、孔子的思想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 “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这种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的精神,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孔子的民本思想。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的这一思想仍具有普遍的现实性和永恒的价值。 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政治:核心是“仁”  仁与礼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含义:仁者爱人  道德: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政治:以德治民;“克己复礼” (2)教育:举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1)政治上,P4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这是民本思想,也是他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1) P4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如何实现“仁”的主张?) 他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2)孔子的教育成就:举办私学,“有教无类” 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著名主张,这是孔子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奴隶制“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严格等级制的教育有着质的区别,是划时代的进步。孔子的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尤其是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利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壮大了士阶层的队伍,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其它:“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孟子的简介;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孟子思想:②民本;孟子思想:③“性善说”;荀子;荀子思想: ③“性恶论”;荀子思想:④法治思想(略讲);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提一下,不讲。 讨论题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告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 附:孔子没有直接地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论语》中却多处蕴含着孔子人性本善的价值预设。 ;三、道家和法家 道家:1、春秋晚期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老子》(《道德经》)   1)世界万物本原是“道” (核心)客观唯心主义   2)“无为”思想 --顺其自然    (1)人生: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2)社会关系:小国寡民    (3)政治:“无为而治”   3)朴素辩证法思想 2、战国时期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观点,把世间的事物都看成是相对的;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老子:无为、愚民、小国寡民 孔子:有为、教化、礼仪之邦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  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1)君主要以法治国   (2)利用权术驾驭大臣   (3)以绝对权势震慑臣民。(核心)  作用: 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说明:法术的前提是势,法术的实施,大权握得更紧。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是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学说,后来成为秦代的官学,对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起了积极的作用。 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墨子,反映其思想的书是《墨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他要求有一个社会秩序安定的政治局面,反对互相侵犯,要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墨子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这些主张符合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以及阶级社会里,这些主张是不可能实现的。 ;【合作探究】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