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会及其职责.doc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工会及其职责.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工会组织的性质与作用 同济大学 张 鑫 杨荣棠 内容提要: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对工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指出工会组织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产物,是一种制度安排,对弥补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沟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工会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各项职能,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地进行制度创新来推进工作的深度。 关键词:新制度经济学 工会组织 制度变迁 制度创新 在我国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外资企业中,工会组建困难、维权举步维艰、职工民主管理阻力重重、工会自身权益得不到保障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原因之一在于对工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偏差。本文试图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以澄清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有助于工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一、工会组织是协调劳动关系的制度安排 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制度”既包括诸如所有权、集体行为、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社会意识等无形的制度,也包括各类有形的机构或组织,如国家、公司、工会、家庭等。也就是说,工会组织本身就是一种制度安排。我们知道,任何制度安排都是服从于一定的目标的。从历史上看,工会组织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产物。从康芒斯的制度经济学到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模型,也都是以此作为研究范式的。而微观企业组织的劳动关系运行效果则是由工会以及以工会为主体形成的集体谈判、三方机制、民主参与等制度手段共同作用而达成的。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工会仍然是沟通劳资双方关系的主要渠道,也是保护职工权益的重要组织形式。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制度的产生是为了节省交易费用,提高效益。工会组织的产生也一样。众所周知,要在一个人群中达致一个集体行动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每个人的观念、想法、利益不一样,要达致共识乃至集体行动,需要巨大的协调和组织成本。工会组织作为集体协调劳动关系的产物,能够解决对资本而言处于分散状态的劳动者的集体行动问题,降低交易费用。职工之所以加入工会,其最原始的动机就在于通过组织的力量来表达其利益要求,使其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维护,从而节省一个一个单独谈判签约的交易成本。 自上世纪80 年代以来,非政府组织在全球得到蓬勃发展,并在逐渐向制度化转变,进入了制度化过程。目前,工会等非政府组织已不再仅仅是一种民间组织形式,而是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则与行为规范,其合法地位已普遍得到承认,其重要作用也得到了肯定。 由此可知,作为一种制度安排的工会组织,不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国内企业,不论对企业、个人还是政府,都是需要的,不能因为《工会法》规定“工会是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就认为工会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摆设,更不能以此为借口阻止工会的组建。 二、工会组织是制度变迁的主体之一 制度变迁理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个重要主要内容,它涉及到制度变迁的原因、制度变迁的主体、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等。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的主体基本上可以分为个人、非政府组织、国家或政府等。由于政府作为一种特殊的利益主体,在组织社会经济生活的过程中也有着谋求自身利益与自身发展的冲动,因而政府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既具有积极的一面,也具有消极的一面,这就是“诺斯悖论”。而工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出现,则是对长期困扰人们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问题做出的回答。它们以“独立”于政府的姿态出现,对制度创新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条件下,工会等非政府组织具有矫正市场的作用。市场体制和政府体制的局限性使它们不能单独、也不能一起去满足人类的一切要求,工会等非政府组织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它们的缺陷。如在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对下岗职工、退休、失业者、老弱病残妇孺等的扶助、为弱者争取社会公正等方面,工会组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我国经济学家林毅夫从需求与供给出发,将制度变迁划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类型。诱致性制度变迁是由个人、组织或企业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是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行的。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存在着较高的交易费用和“搭便车”等问题,需要强制性制度变迁来弥补,但政府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又存在“诺思悖论”。这些制度变迁的思想运用到制度变迁过程,要求两种制度变迁方式相互补充。工会组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在各项活动中也最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实行自发的诱致性制度变迁,而且这种制度变迁方式常常是在一致性同意或大多数人同意的条件下进行的,因而更能够提高大多数人的福利水平。同时,工会作为连接政府与个人的中介组织,能比较好地沟通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使得政府为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更有益于广大的民众。 第三,工会等非政府组织是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