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7组学业水平检测 人教新课标.docVIP

四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7组学业水平检测 人教新课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组学业水平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字词训练营。(21分)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3分)     ①zhe  ②zháo (1)着(②)地  看着(①) ①dí ②de (2)好的(②)  的(①)确 ①ɡēnɡ ②ɡènɡ (3)更(①)改  更(②)加 2.看拼音,写字词。(8分) (1)zhuāng lóng zuò yǎ(装聋作哑),yīn fènɡ(阴奉yáng wéi阳违),都不过是耍小聪明bà(罢)了。 (2)这个渔民wàng(妄)想用快艇把自己的渔船tuō(拖)到gǎng(港)口。 (3)他按zhǐ huī(指挥)zhí(执)行任务,把上百bàng(磅)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销毁。 3.把下面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意思填空。(10分) (一)(丝)不苟 (胆)(大)妄为 疑惑(不)(解) (清)(澈)见底 赏心(悦)(目) 信心(十)(足) 融为(一)(体) 全神(贯)(注) (1)因为有疑问而困惑不能理解。 (疑惑不解) (2)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赏心悦目) 二、句子闯关岛。(18分) 1.选择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8分) A.语言描写 B.外貌描写 C.动作描写 D.神态描写 (1)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 B ) (2)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D )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C ) (4)父亲坚毅地说:“我们去开一块新的菜地!”( A ) 2.写出下面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4分) (1)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 (2)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比喻) (3)也真难为了这片荒地,它是拼了命才养出这一片豌豆来的。(拟人) (4)春有菠菜、莴笋,夏有黄瓜、茄子,秋有辣椒、南瓜,冬有萝卜、白菜。(排比) 3.按要求改写句子。(6分) (1)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缩句)(3分) 答案 青年在画画。 (2)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改为陈述句)(3分) 答案 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没法解释。 三、重点突破吧。(7分) 1.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在写法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通过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品质;二是通过环境和侧面描写来烘托人物。 2.课文《全神贯注》最后一个自然段通过茨威格的话告诉我们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3.《鱼游到了纸上》按事情发展顺序,以青年“特别”的举止为线索,描写了一位做事认真、执着勤奋的聋哑青年。 四、阅读小长廊。(24分) (一)课内阅读。(8分) 我挤过去一看,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 1.“融为一体”的意思是融合为整体。(2分) 2.看到青年画鱼那么专注你想到了两个成语:全神贯注、聚精会神。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说明青年把金鱼画得栩栩如生(填一个合适的成语)。(3分) 3.当大家赞叹、议论时,为什么“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3分) 答案示例 这句话表现了聋哑青年的忘我状态。 (二)课外阅读。(16分) X射线的发现 1895年11月8日晚上,伦琴离开实验室回家时想起忘了关电源,便转身回实验室。忽然,他看到桌上有什么东西在闪光,走近一瞧,原来是一张感光纸。 伦琴知道,感光纸(只有)受到光照时,(才)能放出幽(yōu)幽的冷光。可是,房间里没有开灯,哪里来的光呢?他的目光停留在放电管上。 伦琴注意到放电管外面包着厚厚的黑纸。“就算是放电管发光,也不会穿透黑纸呀!”伦琴感到疑惑,“难道说,放电管放出了能穿透黑纸的射线?”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从那以后,伦琴整天守在实验室中,白天黑夜地反复试验。他终于发现,放电管确实能放出一种神奇的射线。这种射线(不仅)能穿透黑纸,(还)能穿透厚厚的书,穿透木头,穿透玻璃,穿透铁,穿透铜……它有着极强的穿透力! 伦琴把这种奇妙的射线叫做X射线。 其实,早在伦琴发现X射线的17年前,法国的克鲁克斯就注意到,照相底片放在放电管旁边会变模糊。他以为是底片没有包好而漏了光,把这个现象放过去了。美国的古兹皮德也曾看到,使用放电管后照相底片会发黑,他也没有理会这个现象。后来,德国的勒纳德观察到在放电管附近出现了冷光,但是他也懒得深究其中原因。所以,他们都错过了发现X射线的机会。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4分) 2.下面的句子要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请你

文档评论(0)

hanviv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