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9 卷 第 2 期 农 业 工 程 学 报 V o l. 19 N o. 2
34 2003 年 3 月 T ransactions of the CSA E M ar. 2003
耕作土壤动力学的三维离散元建模和仿真方案策划
徐 泳, 李红艳, 黄文彬
( 中国农业大学)
摘 要: 提出了采用基于颗粒接触力学原理的离散元法对耕作土壤动力学问题进行数值模拟的新思路。介绍了若干可供
选择的适合不同土壤条件的颗粒作用模型, 包括无粘连粘连干颗粒模型和牛顿流体非牛顿流体湿颗粒模型, 后者是作者
与合作者们近年来所致力于的离散元建模方面的新成果。讨论了用离散元法进行土壤动力学仿真的可行性和若干关键技
术问题及对策。指出本方案的实施将更新对耕作过程的力学机理的认识, 发展土壤动力学理论, 促进耕作机械设计的科学
化、合理化。
关键词: 离散元法; 土壤动力学; 颗粒模型; 耕作; 犁体
中图分类号: O 158; O 347.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03)
拟[ 11 ] 和湿颗粒系统建模等的研究。
1 引 言
土壤在切割、翻垡和开沟等过程中, 颗粒群离散度
耕作是农业文明的象征, 也是耗能最多的田间作 大并伴随动态破裂、破碎和流动, 用离散元分析显然比
业。不断改进耕作机具和关键部件以利于精耕细作和节 连续体理论更适合。国外已有人用盘元(disc) 模拟同类
省能耗, 历来是农民和业界追求的目标。这一求索方向 [ 12~ 14 ]
问题 , 盘元属平面问题, 与实际距离较远, 但毕竟
并未因为现代农业中部分土地适合免耕而有所改变。 反映了离散特性, 如结合试验给定接触刚度, 模拟结果
土壤动力学是耕耘、车辆地面作用以及土工问题的 会接近实际。对典型的土壤动力学问题, 用球元进行
理论基础, 是非常复杂的力学难题。自近代以来, 研究者 D EM 模拟比盘元更合理, 目前还未发现用球元研究土
们用试验、连续体力学理论及其数值解法分析土壤动力 壤动力学问题, 而用湿颗粒球元模拟更是空白。为此作
学问题, 取得许多成果[ 1~ 4 ] 。连续体理论对结合紧密的 者与黄文彬等近来在 T ho rn ton 的球元模型基础上, 研
散体的静态分析是适合的, 而土壤耕作是多相、松散和 究了存在填隙非牛顿流体时球颗粒间的作用模型问题
物性分散的颗粒群的动态变形和运动过程, 以破裂、破 并取得成果。本文综述了与土壤动力学相关的颗粒作用
碎和崩塌为特征, 用基于均匀、连续和各向同性的弹塑 模型, 并将D EM 仿真的思路及可行性、研究方案和技
性力学理论分析就显得很勉强。于是在国内外的耕作土 巧作概要介绍。
壤动力学著作、文献中, 土壤颗粒力学原理的引述和分
2 耕作土壤动力学离散元仿真的基本思路
( )
析与实际耕作部件 如犁体曲面 的设计方法脱节, 犁体
曲面的优化研究通常是依据土迹线等因素而非力学原 本文提出的土壤动力学D EM 仿真的基本思想是:
理来确定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