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返回 返回 古诗文阅读 栏目导引 考情梳理 · 一目了然 栏目一 考题研究 · 一步到位 栏目二 专题学案 · 一一突破 栏目三 知识清单 · 一览无余 栏目四 考情梳理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对“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所作的规定中,“鉴赏评价”能力层级主要针对古代诗歌鉴赏。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题研究 年份 2017 2016 2015 卷别及 内容 卷Ⅰ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2)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卷Ⅱ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卷Ⅲ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1)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专题学案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皆属于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自由。 2.近体诗 也叫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这类诗歌讲究字数、句数、平仄、对偶、押韵等,规矩很多。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单调只有段,双调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句数大体一致。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一、诗歌知识概览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二)古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2.基本特点 情景结合 (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一)“诗家语”的变形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 二、 “诗家语”破解 1.改变词性 2.改变词序 3.省略压缩词语 “诗家语”的变形 (一)“诗家语”的变形 “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做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语言做变形处理的呢? 1.改变词性 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南北朝时期何逊的《临行与故游夜别》“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同从弟销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以上各句中的“暗”“冷”“悦”“空”“淡”“红”“绿”“老”“肥”,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2.改变词序 (1)主语后置。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