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马立克氏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马立克氏病.ppt

* * * * * * * 脾脏肿大,有白色病灶 脾脏变形,有肿瘤病灶 马 立 克 氏 病 MD鸡胰脏有白色结节状肿瘤 MD卵巢 马立克氏病 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增生 马 立 克 氏 病 肠管上有肿块或结节性增生 3.眼型 症状:很少见到。病鸡虹膜受害时,表现一侧或两侧虹膜正常色素消失,由正常的桔红色变为同心环状或斑点状以至于弥漫的灰白色,因此又叫“灰眼病”、“银眼病”。瞳孔边缘不整齐,严重时,瞳孔只剩针尖大的小孔,视力减退或丧失。 病变 虹膜褪色,瞳孔缩小、边缘不整齐,有时偏向一侧。 眼型马立克氏病病鸡眼睛虹膜增生退色瞳孔收缩边缘不整似锯齿状。右侧眼球为正常对照MD虹膜 右眼童孔小,边缘不整,虹膜变色,左眼正常 4.皮肤型 症状: 较少见。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羽毛囊肿胀,形成淡白色小结节或瘤状物。此病变常见于大腿部、颈部及躯干背面生长粗大羽毛的部位。 病变:皮肤病变常与羽囊有关。在皮肤的羽毛囊出现小结节或瘤状物,病变可融合成片。特别在换羽期的鸡 最常见。 MD皮肤肿瘤 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 马 立 克 氏 病 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 马 立 克 氏 病 皮肤毛囊肿瘤呈结节状。 有时可见混合型,两型或三型症状同时存在。在发生急性马立克氏病时,可爆发暂时性瘫痪综合征。开始大多数鸡精神萎顿,几天后一部分鸡发生共济失调,随后出现单侧或双侧肢体瘫痪,最后病鸡陷于脱水、消瘦和昏迷状态。 五、诊断 根据疾病特异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学和肿瘤标记作出诊断。 MD一般发生于1月龄以上的鸡,2~7月龄为发病高峰时间,死亡高峰在10~20周龄;病鸡常有典型的肢体麻痹症状,出现外周神经受害,法氏囊萎缩,内脏肿瘤等病理变化。这些都是MD的特征,一般不会造成误诊。 组织中的病毒,可用AGP和ELISA等方法查病毒抗原,或用DNA探针查病毒基因组。AGP和ELISA等方法也可用于检查血清中的MDV特异抗体。 六、防疫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管理 坚持自繁自养,执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避免不同日龄鸡混养;实行网上饲养和笼养,减少鸡只与羽毛粪便接触;严格卫生消毒制度,尤其是种蛋、出雏器和孵化室的消毒,常选用熏蒸消毒法;消除各种应激因素,加强检疫,及时淘汰病鸡和阳性鸡。 2.疫苗接种 火鸡疱疹病毒冻干苗(HVT);二价苗(Ⅱ型和Ⅲ型组成),常见的双价疫苗为HVT+SB1或HVT+HPRS-16或HVT+Z4,以及血清Ⅰ型疫苗,CVI988和“814”。HVT不能抵抗超强毒的感染,二价苗与血清Ⅰ型疫苗比HVT单苗的免疫效果显著提高。由于二价苗与血清Ⅰ型疫苗是细胞结合疫苗,其免疫效果受母源抗体的影响很小,但一般需在液氮条件下保存,给运输和使用带来一些不便。因此,在尚未存在超强毒的鸡场,仍可应用HVT,为提高免疫效果,可提高HVT的免疫剂量;在存在超强毒的鸡场,应该使用二价苗和血清Ⅰ型疫苗。 疫苗接种应在1日龄进行,有条件的鸡场可进行胚胎免疫,即在18日胚龄时进行鸡胚接种。接种时注意,疫苗现用现配,稀释后的疫苗必须于1h内用完。 结 论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流行广泛的疾病。 ◆马立克氏病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能在外界环境中长期生存。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伴有肿瘤病变。它无法被治愈。 ◆鸡会长期带毒和排毒 (甚至那些接种过的鸡),有时也可能没有症状,这就导致了长期持久的病毒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其它鸡的感染。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 马立克氏病 (marek’s disease,MD) 鸡马立克氏病是由马立克氏病毒引起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即肿瘤和神经麻痹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内发生淋巴细胞浸润,并发展成为淋巴瘤。 本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传染性极强,危害极大,由马立克氏发现,故名之。曾经给养鸡业造成毁灭性打击。我国从70年代开始发现本病的严重流行,80—90年代泛滥成灾,近一、二年因防制措施较好,故少发生。 一、病原 1.形态特征及存在部位 无囊膜的裸体病毒:存在于感染细胞的细胞核中(肿瘤组织细胞、肾细胞、脾细胞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中),严格的细胞结合病毒,当细胞破裂死亡时,其传染性随之显著下降或丧失,即与细胞共存亡。 有囊膜的完全病毒:主要存在于羽毛囊的上皮细胞中,非细胞结合型,可脱离细胞存活,从感染鸡羽毛囊随皮屑排出的游离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