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梅毒的流行与防治措施.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梅毒的流行与防治 梅毒的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苍白螺旋体) 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 梅毒螺旋体的运动(旋转、伸缩、摆动) 梅毒的分期 一期梅毒 硬下疳 二期梅毒 梅毒疹 三期梅毒(晚期梅毒) 流行特征 传染源 梅毒患者 患者的皮损、血液中均含有梅毒螺旋体。 传播途径 性传播等直接接触传播(主要) 间接接触传播 母婴传播(胎盘传播、产道传播) 血液传播 人群易感性 全人群普遍易感。 性活跃人群、嫖娼、吸毒、性乱者等人群较易感染。 母亲怀孕前或怀孕期间感染梅毒且未经治疗或者治疗不彻底会导致出生的婴儿感染先天梅毒的危险较大。 梅毒在我国流行情况 起源于北美洲 我国的梅毒:16世纪初由外国商人带到广东,继而传遍全国 60年代初,梅毒在中国已经基本消灭 80年代以来,梅毒又开始在我国流行,发病率也逐渐上升 梅毒在我国流行情况 2008 年我国报告发病数比2004年增长了3 倍,比10年前增加了10 倍 2010年梅毒患者人数已名列我国甲、乙类传染病的第3 位 2000年到2013年我国梅毒发病率年均增长13.37% 梅毒在我国流行情况 地区分布 主要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宁夏)、闽江地区、长江三角洲(浙江、上海)、珠江三角洲(广西、广东)等 职业分布 以农民最多,然后就是工人、退休人员等 性别分布 较为平均 年龄分布 主要20-40岁年龄组还有60 岁及以上年龄人群 梅毒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身体上的伤害:各种病症 早期:硬下疳、梅毒疹 晚期: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系统 危害:女性>男性 混合感染 梅毒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心理上的伤害 心理负担、心理障碍、性功能障碍 影响家庭和睦 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抑郁症。 梅毒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社会不良风气:嫖娼、卖淫、吸毒、胡乱的性生活等现象 社会不安定的影响因素。 劳动力的流失,增加国家的经济支出。 防控和预防措施 一级预防 注重健康教育 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倡导健康性行为,鼓励使用安全套 倡导健康生活 防控和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 早发现早治疗 调查传染源,对其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并对其接触过的性伴侣进行检查和治疗。 医院需要做好自身防护和严格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三级预防 临床预防,防止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Cabie A, Rollin B, Pierre-Francois S, et al. Reemergence of syphilis in Martinique, 2001-2008[J]. Emerg Infect Dis, 2010,16(1):106-109. [2] 薛立纬.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M]. 第2版. 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3] 李世泰主编.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15. [4] 龙振华主编. 梅毒病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 [5] 赵玉铭主编张晓东. 梅毒的诊断与治疗[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6] 刘文东, 吴莹, 艾静, 等. 江苏省梅毒的流行特征分析与趋势预测[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19). [7] Tucker J D, Hawkes S J, Yin Y, et al. Scaling up syphilis testing in China: implementation beyond the clinic[J].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ulletin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0,88(6):452-457. [8] 王永怡, 李军, 陈文, 等. AIDS等传染病的全球防控新形势[J]. 传染病信息, 2010(06). 参考文献 [9] 龚向东, 岳晓丽, 滕菲, 等. 2000-2013年中国梅毒流行特征与趋势分析[J].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14,47(5):310-315. [10] 张琬悦, 郭艳, 方清艳, 等. 云南省2010-2014年梅毒流行形势分析[J]. 皮肤病与性病, 2016(01). [11] 沈云良, 费丽娟, 吴李梅, 等. 浙江省2004—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6(01). [12] 邹亚明, 刘凤英, 陈磊, 等. 广东省2005-2014年梅毒流行趋势和疾病负担[J].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2016(01). [13] 高建华, 唐姬, 黄若刚. 北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