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血脂代谢异常与降脂药物.ppt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在排除了由于全身性疾病所致的继发性高脂血症后,所有的血脂升高均统称为原发性高脂血症。这是一类多因素所引起的疾病, 是环境因素与遗传基因异常相互作用的结果。部分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病因已明确。引起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饮食因素即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以及热量过多引起的超重, 其次包括生活方式如长时间静坐、吸烟等。 继发性高脂血症是指由于系统性疾病或药物所引起的血脂异常。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常见疾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肝脏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糖原累积症、骨髓瘤、脂肪萎缩症、急性卟啉病等。此外, 某些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也可引起继发性血脂升高。 * 自1976年第一个他汀类药物美伐他汀(mevastatin)问世以来,目前已建立起了日益庞大的他汀家族。他汀是一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从而减少胆固醇合成,因此早期是作为一种降脂药为人们所熟知的。 1994年的4S研究首次明确了辛伐他汀20mg调脂治疗在降低LDL-C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血脂异常患者死亡率高达30%,并同时减少心梗的发生及冠脉血运重建的必要。从此,关于他汀治疗改善患者预后的研究前仆后继,不断涌现。12年坚持探索的循证历程才逐渐奠定了他汀在抗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地位。 早期的研究,如4S、WOSCOPS、CARE等都是与安慰剂相比,证实他汀可以降低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其后的研究,尤其是关于阿托伐他汀的研究针对特定的高危人群,将他汀的使用范围不断拓宽;同时,这些研究中不仅与安慰剂对照,还与常规治疗或活性药物对照。在此基础上,2005年完成的TNT和IDEAL研究在已接受现代治疗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证实更积极的他汀治疗可以进一步获益,支持了强化治疗的概念。而2006年发表的SPARCL研究,首次专门针对无心脏病史的卒中患者,证实了他汀在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而SPARCL也真正成为了2006年的“明亮之星”,荣膺2006年AHA十大新闻之首。 * 16 * 26 * 25 过氧化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PARα)的配体, 其作用机制:①抑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减少脂肪酸从脂肪组织进入肝合成TG及VLDL;②增强LPL(脂蛋白酯酶)活化,加速CM和VLDL的分解代谢;③增加HDL的合成,减慢HDL的清除,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④促进LDL颗粒的清除。 另外,贝特类具有降低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减少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的产生等非调血脂作用。 * * * * 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PLA Navy General Hospital 血脂代谢异常及降脂药物的作用机制 2011-03-03 【影响脂蛋白代谢的因素】 基因 饮食 肥胖 运动 激素 年龄 血脂异常的原因 原发性血脂异常 继发性血脂异常 遗传 因素 生活 方式 不良 饮食 因素 肝胆疾病 胰腺炎 长期 过量饮酒 糖 尿病 甲状腺 机能 减低 肾病 药物性 β阻滞剂 利尿剂 糖皮质 激素 血脂异常的分类 高胆固醇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TC) 水平增高 混合型高脂血症: 血清总胆固醇(TC)与甘油三酯(TG)水平增高 高甘油三酯血症: 血清甘油三酯 (TG) 水平增高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 血清HDL-C水平减低 小肠 脂肪组织 肝脏 血管 食物中油脂和脂肪的消化吸收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分解转变为甘油和脂肪酸 将甘油和脂肪酸重新合成甘油三酯;糖类物质转化成甘油三酯 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 血液中甘油三脂的来源 经淋巴循环 外源性 内源性 血管壁细胞 肝脏 血管 甘油三酯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甘油三酯 将甘油和脂肪酸转化成糖类物质 组织细胞 甘油和脂肪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乳糜微粒 极低密度脂蛋白 血液中甘油三脂的去路 血液中胆固醇的来源 小肠 小肠细胞 肝脏 血管 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 300~500mg 胆固醇 自身合成胆固醇 自身合成胆固醇 外源性 内源性 血液中胆固醇的去路 组织细胞 肝脏 血管 利用胆固醇合成生物膜、部分激素、维生素D3等 胆固醇 胆固醇被加工成胆汁酸排出体外 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 调脂药的主要作用机制 阻止胆酸或胆固醇的吸收,促进从粪便排出。 抑制胆固醇的合成,促进胆固醇的转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