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七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天府新论.PDF

九九七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天府新论.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九七年《三国演义》研究综述-天府新论.PDF

维普资讯 (天府新论)1998年第 3期 一 九九七年 《三 国演义》研究综述 沈 伯俊 1997年是 (三 国演义)研 究史上是一个值得书写一笔的年份 。由中国 (三 国演义 学 会和汉 中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全 国第十一届 三 国演义学术讨论会,于 l1月 2 日至 6 日 在陕西汉 中成功举行。本年 ,中国大陆发表 的 《三 国演义研究论文 ,大约在 60篇左右 ; 提交汉 中 三 国讨论会 的论文 ,也有将近 6)【篇。从研究的内容来看,引入注 目的主要有 以下 几个 问题 对 《三国演义》研究领域 的审视与开拓 新时期 以来, 《三 国演义》研 究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如何进一 步深化 已有 的研 究,如 何开拓新 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十分重要 的问题。对此 ,一些学者作 了认真 的思考和探索。 罗德荣在 《以当代意识反观 (三 国演义) 中,指 出了以当代意识反观 (三 国演义 的 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阐述 了 “反观 ”所包括 的三方面的含义:一是站在新的时代 高 度,对 (三 国演义》的文化 内涵进行全面、深入、 系统的研 究,从建构新文化 的宗 旨出发, 广泛吸收西方新思潮新意识的有用成分,同时紧密联 系现代社会生活的实践,消化传统,利 用传统,推陈出新。二是 以当代人的科学精神 、科学悟性和思辨能 力,对 (三 国演义进行 全方位的重新审视,突破传统的研 究方式和方法,放眼世界,扩大视野,努力打破原有的阅 读空间,开辟 多向多元的思维格局。三是从 当代社会 的需要 出发,对 (三 国演义做广泛的 应用研 究,为适应社会生活实践和发展的客观 需要,采集 人 类一切进 步的有益 的文化 成分, 来不断丰富 、完善 、建构新的文化结构体制。 对于 (三 国演义 的结构特色,以前 的研究主要肯定 了其既宏伟壮阔,又严密精巧的优 点,而对其在 中国小说史上的创新意义及其与中国文化背号的关系,则较 少涉及。杜贵晨在 “天人合一”与古代小说 的三 点式布局—— 以 (三 国演义)为例 中指 出,(三 国演义 以 蜀、魏作为对立的两极,以二者之争为全书叙事的主线,以东吴为具有独立性 的牵制 因素, 构 成典型的 “三点式布 局”。这种布局,一方 面是 由于历史给定 的框 架, 另一方 面也 是作者 匠心独运地发现和有意突 出的结果。作者有意识地运用三点式布局设计情 节,三方的共 同存 在构成故事的宽展与延长,任何一方的毁灭或失败退 出,都导致故事 高潮的过去甚至全书 的 终结 。 “三点式布局”,是 《三国演义在小说史上 的一个创造。 《三 国演义 以前,未见这 种情 节形式;(三 国演义》 以后则几乎成为章回小说情 节设计的一种模式。这种布局最早出 现于 三 国演义,根本上是 由于 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的滋养。其 中起 决定作用的文化 因子, 应是古人对 自然之象三点位置关系的认识。如果说 “三足鼎立”的几何学实践给 了古代小说 “三点式布局”直接 的启发,那么赋 予这种布局 以哲学意义 的还是 “天人合一”的思想 。作 71 维普资讯 为小说结构 艺术的一种形式, “三点式布局”是有永久性生命力的。文章的论述,是对 三 国演义结构特色研究的新进展。 饶道庆 的 (略论 (三 国演义) 的叙事模式与 中国文化思维 的关系,从叙事模式的独特 角度切入 ,比较深入地探讨 了 (--国演义与 中国文化 的关系。 (1)三 国演义作为一部 历史小说 ,不仅在编写体例上模仿史书,而且在叙事结构、技巧等方面也深 受史书 的影响。 从文学角度看,这是 由于中国的长篇小说在首创之时没有史诗和传奇的叙事经验可供模仿和 借鉴;而在另一方面,发达的史传文学则创造 、积累 了大量叙事技歹j、经验, 自然成为 《三 国演义借鉴的对象。从文化角度看,则是 由于在 中国总体文化 中形成 了一种 以历史为准 则,以史实为评价标准的 “历史化”思维,使 中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