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加大创新力度提升创业环境.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加大创新力度 提升创业环境 ——关于杭州民营科技企业政策的思路问题 杭州市科技局民营科技企业政策调研组 一、杭州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民营科技企业(以下简称“民科企业”)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杭州最早的民科企业成立于1979年。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末,全市民科企业已达2900余家,当年民科企业工业销售产值达460多亿元,占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25%左右。杭州民科企业的崛起突破了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我市科技体制和经济体制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杭州民科企业从80年代诞生,90年代成长,至今已经发展成具有相当经济规模的新型企业群体。不但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力军,而且正在成为杭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据2001年其中对165家民科企业的调查统计,其资产总额245.54亿元,有从业人员37586人,其中科技人员7172人,占全部职工总数的19.1%,200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16.73亿元,技工贸总收入227.6亿元,其中技术性收入2.6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77,上缴税金10.6亿元,出口创汇3.01亿美元。 回顾近十年的发展历程,杭州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有以下特点: 1. 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化中的生力军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目前杭州有377家经省、市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中90 %是民营高科技企业。到目前为止,杭州IT产业中已有6家民营科技企业在海内外证券市场上市或等待挂牌,它们是“新利软件”、“网新兰德”、“中程科技”、“士兰微电子”、“信雅达系统工程”、“恒生电子”,形成全国独一无二的上市板块,民科企业瞄准国内外高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方向,在信息技术、医药生物、新材料等重大领域中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崛起了一大批佼佼者。到2001年,民营科技企业的工业销售产值已占当年全市工业销售产值的25%左右,已成为杭州经济的新增长点。今年1-9月,留学归国人员创办的UT斯达康公司实现利润10.01亿元,同比增长701.23%,占同期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10.67%。 2.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 作为技术创新的探索者和实践者,杭州民科企业摆脱了单纯从事科研或单纯从事生产的模式,以产权为基础、人才为根本、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实业为依托、效益为生命,走出了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的成功之路。80年代至90年代初,中国DCS产品主要依靠国外进口。浙大中控技术有限公司自主开发Webfield Ecs—100系统的DCS产品,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垄断局面,迫使国外同类产品大幅降低,还非常重视自主知识产权,已申请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2件。再如杭州宏华数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的RS—2100A圆喷墨制网机后挂式平衡供量装置,气涨式与直线扫描喷墨相结合的制网装置等6项技术申请专利,其中已授权5件,该设备在国内居领先水平,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民科企业视技术创新为企业的生命线,并按市场竞争的需要及时调整创新理念和方式。目前全市已有11家民科企业建立省级或市级研发中心,还有一大批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如浙江南望图像有限公司出资300万元与浙大信息系、机械系合作建立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在其现有250余个从业人员中,约有80%专门从事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民科企业技术创新方式也从过去的单枪匹马转向协同作战,共同开发,向集成创新方向发展。实力较强的企业依托自身研发机构,越来越多地与科研单位和其他单位联合开展创新活动;中小型企业纷纷采取委托开发方式,建立产学研联合机制。 3. 民营科技企业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加速了产业结构调整 近年来,杭州一批实力较强的民营科技企业积极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不断开发出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在增强自身企业竞争力的同时,积极引入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和先进管理技术,盘活了一批国有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也使民科企业自身的经济规模迅速壮大。地处西湖风景区的西湖区,原有工业基础薄弱,但辖区拥有浙江大学、国家海洋二所、浙江化工研究院等一大批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广大民科企业扬长避短,发掘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了该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目前全区初步构筑起以2家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为“塔尖”、8家省市区级高新技术企业为“塔身”,600家以上的民营科技企业为塔基的“科技企业塔”。据统计,2002年1—7月,区级以上10家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产值6.26亿元,占全区工业产值的12.53%,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2.4%以上。民科企业群催生的高新技术产业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