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附分子与细胞因这子的检测.ppt

  1. 1、本文档共8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黏附分子与细胞因子检验 第一节 黏附分子 黏附分子(adhesion molecule,AM)是一类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间相互接触和结合的分子,多为跨膜糖蛋白。根据黏附分子的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黏蛋白样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钙黏蛋白家族五个家族 黏附分子的共同特点 1.大多为跨膜糖蛋白;黏附分子结构多态性程度低,同一种属所有个体同类细胞表达的同一黏附分子结构基本相同。 2.一种细胞可同时表达多种黏附分子;同一种黏附分子在不同细胞表面可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不同的黏附分子则也可介导相似的功能。 3.黏附分子以互为受体-配体的方式发挥生物学效应,且常需多种黏附分子-配体对协同作用才能完成。 4.大多数情况下细胞间的黏附结合是短暂的,可逆的。如血循环中的白细胞是非黏附的,在跨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早期是黏附的,晚期转变为非黏附而脱离内皮细胞,进入淋巴结或炎症区时又呈现出黏附性能。 5.黏附分子与相应配体结合可启动信号转导,其介导的黏附作用和信号转导均与黏附分子的密度及其与配体的亲和力有关,与其它黏附分子的协同作用有关。通常静止细胞黏附分子表达量少且亲和力低,活化时表达量增多且亲和力高 整合素家族 整合素家族(integrin family)因最初发现此类黏附分子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黏附,使细胞得以附着以形成整体而得名。随后证实它们还介导细胞间相互黏附,参与细胞活化、增殖、分化、迁移、吞噬、炎症等反应过程 β1组称为VLA组,主要参与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 β2组称为白细胞黏附受体组,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免疫细胞间或与靶细胞的黏附作用。 β3组称血小板糖蛋白组,在炎症或血管损伤部位与配体结合可介导血小板凝聚,也可参与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黏附作用。 β7组与效应和记忆淋巴细胞向肠道集合淋巴结、黏膜固有层、肠道上皮迁移有关 选择素 血小板选择素(platelet-selectin, P选择素) 内皮细胞选择素(endothlium-selectin, E选择素) 白细胞选择素(leukocyte-selectin, L选择素)。 黏蛋白样家族 mucin-like family 富含丝氨酸和苏氨酸糖蛋白,包括 CD34; 糖基化依赖性细胞黏附分子-1(GlyCAM-1); 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GL-1); 黏膜地址素细胞黏附分子(MadCAM); 足糖萼蛋白(podocalyxin)五个成员。 CD34是L-选择素的配体,主要分布于造血干细胞(HSC)、定向祖细胞、骨髓基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上,参与早期造血的调控和淋巴细胞归巢。此外、部分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及血管来源的肿瘤细胞也表达D34。 GlyCAM是L-选择素的配体,分布于外周和肠系膜淋巴结高内皮小静脉(HEV)、分泌乳汁的乳腺、肺脏的某些细胞表面,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PSGL-1是选择素E、P、L的配体,组成型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嗜酸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表面,主要参与白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MadCAM表达于肠道集合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和黏膜固有层的HEV,是L选择素的配体,参与淋巴细胞归巢。 足糖萼蛋白分布于外周淋巴结HEV,是L选择素的配体。 Ig超家族 钙黏蛋白(cadherin) 大多数分子胞外区含有5个约有1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重复结构域,其中1~3重复结构域有Ca2+结合位点,N端约110个氨基酸残基是构成钙黏蛋白分子结合配体的部位,主要介导Ca2+依赖的相同分子间的相互黏附,称同型黏附作用或同型识别。 免疫学关系密切的主要有E钙黏蛋白、N钙黏蛋白和P钙黏蛋白三种,E、N、P分别表示上皮、神经和胎盘。钙黏蛋白在调节胚胎形态发育和实体组织形成与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E钙黏蛋白还与上皮内淋巴细胞(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IEL)上的整合素αEβ7黏附,参与T细胞归巢。此外,肿瘤细胞钙黏蛋白表达降低与肿瘤细胞浸润和转移有 黏附分子医学意义 一 黏附分子相关免疫缺陷病 ? 白细胞黏附缺陷症(leukocyte adhesion deficiency,LAD) 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生难以治愈的感染。LAD主要分为两型: LAD-1型; LAD-2型。 LAD-1型患者β2(CD18)亚单位基因有突变,致使β2组整合素的4个成员都表达缺陷,白细胞黏附、趋化作用和细胞毒功能(CTL、NK和ADCC)受损,患者可在1岁内死亡。 LAD-2型患者由于α1-3岩藻糖转移酶缺陷使白细胞不表达S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2****62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