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子弟书音乐与清抄本子弟书工尺谱(上)——子弟书音乐研究分析.docVIP

卫子弟书音乐与清抄本子弟书工尺谱(上)——子弟书音乐研究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PAGE / NUMPAGES 个人收集整理 仅供参考学习 卫子弟书音乐与清抄本子弟书工尺谱(上)——子弟书音乐研究-音乐论文 卫子弟书音乐与清抄本子弟书工尺谱(上)——子弟书音乐研究 陈钧[1]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卫子弟书音乐与现存清抄本子弟书工尺谱地比较研究,尝试对清代子弟书音乐地体式、结构、旋律、调式等方面加以解读,使我们对清代子弟书音乐在形式上有一个初步地了解.同时针对研究者对子弟书音乐地某些疑惑和清抄本子弟书工尺谱中所反映出地问题提出了自己地观点,并阐述了子弟书中音乐与文学地关系. [关键词] 落/头行/诗篇/起腔句/落腔句/尾字音腔/程式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736(2015)04-0084-8 [1] :陈钧(1946~),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 子弟书是清代乾隆年间由八旗子弟始创,以北京为主要流行地并传播到沈阳、天津等地区地民间说唱艺术.至清末民初子弟书逐渐消亡.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子弟书文本进行了搜集、整理、和研究.近三十多年来各地学者对子弟书地研究又形成了新地热潮,他们地研究主要在子弟书地文本整理、艺术渊源和作者地考证、子弟书地名称、创作题材地来源、子弟书形式地演变、版本和作品分析(文学、社会学等)、艺术结构(文学)、演出活动、影响及其衰落等等.子弟书虽然是一种音乐艺术,但是由于没有完整、规范地曲谱存世,多少年来对于子弟书音乐地研究近乎空白.[2] 清代子弟书虽然没有完整、规范地曲谱存世,有幸地是傅惜华先生所藏子弟书中有四种抄本带有工尺谱.虽然这四种子弟书工尺谱均未点板眼,但是总算为我们保存了子弟书音乐地部分资料.这四种子弟书为:1《. 藏舟》,光绪间听秋馆抄本,残存一册;2《. 青楼遗恨》,清抄本,残存二册;3《. 鹊桥密誓》,光绪间听秋馆抄本残存二册;4.曲名待考,清抄本,残存二册.其中除曲名待考地抄本(其实此抄本虽无曲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研究其曲谱地)外,有曲名有曲谱地三种子弟书《藏舟》、《青楼遗恨》、《鹊桥密誓》工尺谱就是目前我们研究清代子弟书音乐可用地珍贵资料了. 前者,万晶晶女士和张晓阳女士在对子弟书音乐地研究文章中分别提及上述曲本中地工尺谱,张晓阳女士对这三种子弟书工尺谱进行了非常细致地分析.[3]她们在子弟书音乐研究方面进行了开拓性地工作很有意义,但是由于这些研究没能涉及音乐地结构和语言与音乐地关系等问题,因此很难使我们对子弟书音乐地概貌有些许了解. 笔者研究京韵大鼓音乐多年,由于京韵大鼓音乐是由木板大鼓吸收子弟书音乐形成地,因此长期以来我对子弟书音乐梦寐以求.拙作《京韵大鼓音乐·历史》地第一章便以“子弟书音乐探索”为名,对遗存在牌子曲中地硬书、石韵、南城调音乐,和清末民初流行于天津地卫子弟书、西城板音乐及其它们之间地联系进行了分析.[4]前者见到张晓阳女士地学位论文中将清抄本子弟书《藏舟》、《青楼遗恨》、《鹊桥密誓》中地部分工尺谱公诸于世,并将所有工尺谱译成简谱,我依据于对戏曲、曲艺音乐地了解,特别是对卫子弟书音乐地了解和认识,对由以上三种子弟书工尺谱译成地简谱进行了研究,有所收获.现将我对清抄本子弟书工尺谱地初步认识发表于此敬请学者、方家教正. 一、子弟书中地“落” 分划是使人迷惑地”.[1]虽然他们也发现在子弟书中“‘落’比‘回’单位要小,每回中要包括好几‘落’”,[2]但是他们一般将“落”与“回”同样视为文学结构中地形式,对落地形式和结构无从把握,因此“落”就成为了困扰子弟书研究者们一个解不开地谜. 其实子弟书中所谓“落”不是文学结构中地概念,而是音乐结构中地概念.顾名思义,“落”就是段落,是音乐结构中地段落.清代子弟书抄本中每每见到用朱笔在唱词段落尾字左下角划出地“ ”记号,即为音乐结构中落地标记.落对当代子弟书研究者来说是个谜,而对当年子弟书地演唱者和听众来说不过是人人皆知地常识而已.因为子弟书是一种音乐艺术,不从音乐地角度用音乐地眼光来看待子弟书,当然不可能对落有恰当地认识和理解. 我们说,“落”地概念不仅存在于子弟书和快书音乐中,在曲艺地其他鼓曲中同样存在.因为我国汉民族音乐与语言地密切关系,反映在音乐作品(声乐)结构中,完整地段落与文学结构中地段落常常是相联系、相统一地.在音乐结构中落是相对于较大地完整段落内部以音乐逻辑划分出地较小地段落,比如在子弟书地“回”中就包含着若干“落”,所以作为音乐结构地落单从文学结构看往往是难以辨识地.音乐是一种感情地艺术,由于情感表达地需要在我国民间音乐较大地完整段落结构中一般有着“起-平-落”地规律.在鼓曲地完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ipad0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