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与生活的积极策略--《你的水桶有多满》.pptVIP

工作与生活的积极策略--《你的水桶有多满》.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你的水桶有多满? 感言 刚开始听到书名(《你的水桶有多满?》)的时候,曾以为在这是一本讲学习的书,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中,“半桶水”的说法总是用来形容似懂非懂不懂又装懂的文化人,于是乎,就有人专门来写书告诉我们如何把我们的水桶装满。一直真正拿到这本书,才发现自己的想法果然有些荒唐。 其实,这正是一本我需要的书,长久以来有些茫然的工作和生活让自己有些疲惫和倦怠,一直苦苦思索人生的意义却不得其所。虽然咨询工作又让我找回了坚强的自己,生活又充满了动力和方向,但是很多时候,书本的世界才能真正地让我们沉淀和成长。 《你的水桶有多满?》是关于积极的(positive)——积极的工作和生活。在我的观念中,“积极”和“激情”一样是人生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我的朋友常说我活的很洒脱,洒脱地工作,洒脱地生活,殊不知在这种洒脱的背后,是怎样的一种信念在支撑着我迈出人生的每一个步伐——这就是积极。 我喜欢观察我身边的人,有的人意气风发,有的人碌碌无为,有的人总是心存感激,有的人却常常怨天尤人。这些状态上的差异,无非都与“积极”、“消极”有关。积极的人总是能带给周围的人鼓舞和快乐,让每个人心情舒畅;而和消极的人呆在一起,会感觉世界失去了很多色彩,连微笑都是忧郁的。 《你的水桶有多满?》并不是一本长篇大论的书,薄薄的一本册子三两下就可以翻完了,书的论述也非常通俗易懂,几乎睡前的一会儿功夫就可以看完,但是它带给我们心灵上的鼓舞却是威力无穷的。 如果现在的你有些失落,有些萎靡不振,那么,请读读这本书吧, 它将教会你如何给自己的水桶注水,如何从消极走向积极。 勺子和水桶的理论 目录 第一章 消极心态是杀手 一个充满悲伤的案例 终极武器 第二章 积极心态、 消极心态和工作效率 组织中的加水 消极心态的“作用”:瓦解效率 消极心态的“作用”:一路下滑 消极心态的其他“作用” 第三章 分分秒秒都重要 我们的消极文化 一个关于“表扬”的试验 成功心理学的诞生 神奇的比例 第四章 汤姆的故事: 一只加满水的水桶 第五章 因人而异 第六章 增进积极情感的五个策略 积极影响测试 Kathy Han ——工作与生活的积极策略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水桶。水桶满的时候,我们意气风发。水桶空的时候,我们垂头丧气。 我们每个人还有一把看不见的勺子。我们每次与别人交往时,不是用自己的勺子为别人的水桶加水,就是从别人的水桶舀水。 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一个选择:可以为各自的水桶加水,也可以从各自的水桶舀水。这是一至关重要的选择——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效率、健康和幸福。 第一章 消极心态是杀手 第二章 积极心态、消极心态和工作效率 第三章 分分秒秒都重要 第四章 汤姆的故事:一只加满的水桶 第五章 因人而异 第五章 增进积极情感的五个策略 20世纪50年代初,威廉·E·迈尔少校研究了曾被某国战俘营囚禁的1000名美军战俘,了解到一场有史以来最极端和变态的心理战对其对象的摧毁性打击。 以常规衡量,美军战俘被关押的地方不算特别残酷或出格。战俘们有吃、有喝、有住。他们也没有受到当时流行的酷刑的折磨。事实上,他们所受到的待遇比有史以来各场大规模战争中的战俘都优越。 既然如此,这些战俘营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美军士兵死亡?尽管四周并没有铁丝网,也没有布满荷枪实弹的岗哨,却没有一个士兵企图逃跑。不仅如此,这些战俘经常相互告发和出卖,有时甚至与敌方看守成为好友。 后来,战俘营的幸存者被移交至日本的一个红十字会机构,终于有机会向家人报平安,可是大部分人连电话都懒得打。 回国后,这些士兵相互断绝往来,更无友情可谈。据迈尔的描述,每个人在精神上都被关进了“没有钢筋和水泥的单身牢房”。 迈尔在战俘营发现了一种新病——极度绝望症。不少士兵神志恍惚,完全丧失求生的欲望。在没有任何激励的情况下,他们平白无故地死去。 尽管战俘营内并没有明显的酷刑,但这种极度绝望却使战俘死亡率高达38%,创美国军事史最高。更令人吃惊的是,死者中有一半人并未患病,而是死于绝望。 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答案就在于看守所使用的极度的心理战术。 看守们的目标是:阻止战俘们从相互交往中获得情感支持。 为此,看守们使用了四大战术: 相互告发 自我批评 瓦解对上级和祖国的忠诚 剥夺一切积极的情感支持 士兵们失去了生活的一切目的,以及对自身和亲人——更不用说上帝和祖国的基本信心。看守们

文档评论(0)

mkt36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