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成分输血与临床应用.ppt

病毒灭活血浆是利用光敏剂-亚甲蓝能与病毒结合的特性,对血浆中的病毒进行灭活,提高血浆的安全性,能有效地控制血浆引起的病毒传播性疾病的发生率。 亚甲蓝是一种光敏剂,可以与病毒的核酸以及病毒的脂质包膜相结合,从而达到灭活病毒的效果。在血浆病毒灭活照射箱对已添加亚甲蓝的血浆进行照射,箱内温度应保持在2-10℃,光照强度应在30000-40000LUX,每批照射时间为30min。照射后,在2-6℃低温操作台上滤出亚甲蓝。 病毒灭活血浆--亚甲蓝光化学法 适应症 使用于第Ⅴ因子和第Ⅷ因子以外的凝血因子缺乏患者。 能够同时补充凝血因子,血浆蛋白,血容量. 贮存于-20℃以下条件下,自采血日起保存期为5年。 冷沉淀是新鲜冰冻血浆,在1-6℃水浴溶化箱,封闭状态下融化分离出沉淀在血浆中的冷不容解的白色沉淀物,它是由PooL博士1964-1965年期间发现的。其被加热至37℃时溶解液态,主要含有第Ⅷ因子、纤维蛋白原、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第ⅩⅢ因子以及纤维蛋白等成分。 冷沉淀制备 冷沉淀适应症 主要用于儿童及轻型成年人甲型血友病。 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等先天性纤维蛋白缺乏导致出血的病人等。 DIC、严重肝病和尿毒症等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的病人 严重创伤、烧伤、大手术、重度感染、恶性肿瘤和其他重症疾病引起的获得性纤维结合蛋白缺乏的治疗。 冷沉淀的融化一般在输注前进行,不宜在血站或血液中心融化。因为要求融化后尽快给患者输注,以防止融化后在室温环境下使第Ⅷ因子的活性下降。另外,融化温度为30~37℃,不宜超过37℃,以免引起第Ⅷ因子活性丧失。 应按ABO血型相容原则输注,不需做交叉配血。 输注前应在37℃水浴中内融化,融化过程中应不断轻轻摇动,避免局部温度过高。 融化后的Ⅷ因子应在4h内尽快输注,不可再重复冻存。 其输注剂量首次为每6kg—10kg体重1个单位,以后减半,每日一次,婴幼儿计量可以加倍。成人每输1单位冷沉淀,可提升体内Ⅷ因子2%。 输注剂量计算公式 : 输注剂量=体重×期望的Ⅷ因子×0.5/80 甲型血友病者有轻度出血按体重给10—15单位/kg;中度出血按体重给20—30单位/kg;重度出血按体重给40—50单位/kg。小量出血时,需将患者凝血因子Ⅷ水平提高到30%,每12h—24h重复输注;大量出血时,需提高凝血因子Ⅷ水平到50%,每12h重复输注;危及生命的出血及外科大手术提高凝血因子Ⅷ75%--100%并保持在50%以上,每6h-8h重复输注。 冷沉淀输注方法 冷沉淀单位及Ⅷ因子量 由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制备的冷沉淀为1袋(国内计为2u),容量为25±5ml。每袋冷沉淀含Ⅷ因子≥80IU,纤维蛋白原≥150mg及其他共同沉淀物和一定量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还含有各种免疫球蛋白,抗-A、抗-B以及变性蛋白等。冷沉淀制品在-30℃以下冰箱保存,自采血之日起保存期1年。 冷沉淀贮存于-20—-30℃低温冰箱内,自采血日起保存期1年。 贮存条件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主要经营: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公司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 成分输血概述 成分输血是用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把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较浓和较纯的制品以供临床输用。血液成分包括血细胞成分和血浆成分等。血细胞成分有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成分有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冷沉淀以及其他凝血因子。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技术进步,血液成分制备方法目前可分为两种,一种为手工制备;另一种是用血细胞分离机从单一献血者采集高度浓缩的某种成分,而将其他成分回输给献血者。 1818年Blundell第一次把血液输给严重出血的产妇得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输血在临床治疗的重要地位。但一直沿用输注全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伤的急救中需大量的全血 ,而全血当时只能保存7-10天,出现全血供应不足,以至不得不把全血分离成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回顾成分输血的发展史 这时发现血浆的输注有良好的抗休克作用,于是在抢救伤员时被广泛使用。血浆成分的大量应用促进了血细胞成分的分离、保存和应用的发展,战争结束后延续为民用。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塑料工业的发展和大型冷冻离心机的制造成功,为血液成分分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促进了成分输血的发展,这是输血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现在临床医生逐步认识到成分输血的优越性,全血输注则相应减少,成分输注比例逐年增加,到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成分输血占总输血量的比率达到80%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