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奇峰-海峡文艺出版社.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自序  永远的精神家园 传说在人类诞生之后, 有一个流浪的小矮人一直在无边无际的 大地上不停地行走着、 寻觅着———寻求什么呢? 当与之相遇的人们 提出相同问题的时候, 他总回答说: 在寻找自己想象中的家园。 后 来, 人们将他这种存在于意识中的家园称之为精神家园。 从此, 精 神家园便成了人类思想深处宁静而安详、 圣洁而脱俗的一种超越现 实的海市蜃楼般的客观存在。 什么是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属于精神范畴, 就其本义上说, 指 的是人们行骸中的精气元神、 精力体气; 从其喻义上讲, 是形容人 的神情意态、 风采神韵; 而从哲学角度上论, 则指人的意识、 思维 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是依赖于物质而又超越物质的一种最高形式 的存在产物。 精神家园在哪里? 无数的先贤在探索中的共同体会是: 心有, 时时都有; 心无, 处处皆无。 说其无, 是因其看不见、 摸不着, 存     1 在于物质家园之外, 对于个体生命的生存与延续不会直接产生任何 不良的影响, 游离于物质形态之外; 说其有, 确实又无处不在, 总 与人的思维与想象如影随形, 始终隐身于个人情感志趣、 信念追求 的意识深处, 在物质形态之上, 超凡脱俗, 常常给人以无限的向往 和不尽的诱惑。 所以, 古往今来, 就有了无数的先驱者梦寐以求地 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精神家园如何寻? 中外许多智慧人群都曾前赴后继地践行过类 似的求索。 在中国民间, 就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年轻人小有 成绩, 便开始自我满足。 一天, 他与一位睿者结伴而行。 一路上, 年轻人夸夸其谈, 而睿者却沉默不语。 当他们到达一座山顶时, 睿 者问: “向下看, 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树林、 农田、 房屋, 还有如蚂蚁般大小的在农田间劳作的人们。” “那你有什么感觉?” “万物都在我之下, 我好像就是大地的主宰。” “如果向上看, 你会 看到什么呢?” 睿者又问。 “我看到了更高的山、 高山上的白云、 白 云上的蓝天。” 年轻人毫不隐讳地回答。 “那你又有什么感受呢?” 年轻人无言以对。 于是, 睿者和颜悦色地对他说: “一个懂得向上 看的人, 才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一个明白头顶永远有 一片蓝天的人, 才不会愚蠢地把自己摆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这个 仰 故事告诉我们: 在生活中, 人人都得学会仰望。   望 俄罗斯一位老画家学会了, 他在林荫道上散步时, 仰望头顶上   一轮满月从树梢后缓缓露出。 他突然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饱满和     圆润, 一种难以言表的壮丽和博大。 他被感动得哭了起来———因 奇  峰 为, 此刻他看到了大自然最完美的艺术———皎洁的月光仿佛是上苍 深情的注视, 又像是天国的雪花纷披在他的肩头, 令他瞬间灵感泉 涌, 挥笔画出了一生中最成功的作品。 德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古典唯 心主义哲学家、 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的康德学会了仰望, 他常常凝     2 视星河, 并说: “每当我静静地伫立, 仰望那浩渺深邃的蔚蓝色的 天空时, 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 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 一股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 来……”与他同世纪的另一位德国伟大作曲家贝多芬也学会了仰望, 他曾豪迈地宣称: “我的王国在天空!” 同时, 还激情四溢地描述: “当黄昏来临, 我满怀着惊奇感, 注视着天空, 坠入沉思。 一群闪 闪发光的天体在那儿旋转运行, 永无停息, 那就是我们称之为世界 和太阳的天体; 此时此刻, 我神游魂驰, 精神超越了这些距我们亿 万公里的群星, 一直向那万物之源奔去———渐渐地, 我试着把那团 激情转化为音响———打开心坎的东西, 必定来自天空!” 纵观人类的发展史, 不同领域中的无数英杰才俊, 几乎都是在 仰望中获得了生命的深情呼唤和哲理启迪, 从而产生出不可抗拒的 精神力量, 汩汩不竭的灵感转化成了他们迈向理想巅峰的最强大的 助推器。 由此,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凡成功者, 他们不仅在仰 望中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神秘的精神世界, 而且还在仰望中取得了 令人惊叹不已的辉煌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