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VIP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二 王何必曰利教案6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PAGE PAGE 1 王何必曰利 知识与能力目标:1、理解文中文言知识。 2、掌握孟子对比论证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 分析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首尾呼应的结构; 2、 诵读课文,对比孟子和孔子的义利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孟子思想对今天的启示意义,从中找到立身处世的借鉴。 教学重点: 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教学难点 : 掌握孟子的义利观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第一、三则,第二课时学习二则)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战国中期,诸侯纷纷以征伐经营天下,往往追名逐利、唯利是图。世风蜕变,江河日下;兄弟反目成仇、儿子遗弃父母、臣子不顾国君,社会尔虞我诈、弱肉强食、混乱动荡。为了改变社会现实,孟子在世人面前高高地扬起了仁义的大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王何必曰利》,看看孟子的思想主张。 二、简介孟子及《孟子》 三、学习第一则 1、学生诵读第一则内容。 2、抽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文言知识,落实翻译。 3、第一则内容探究 (1)找出孟子在选文中的中心论点。 “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分析孟子所用的论证方法。 正反对比论证 A、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 弑君 犯上 B、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 孝亲 忠君 (3)分析孟子说理的思路 A、面对梁惠王关于利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观点。 B、通过反面分析“利”的坏处——国危矣 举例论证:不夺不魇  C、通过正面阐述“义”的好处:推行仁义才是大利所在。 举例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D、再次强调论点,突出自己鲜明的立场:义先于利。首尾呼应,突出立场。 小结: 《孟子见梁惠王》一文采用正反对比论证说理,分析了急功近利就会弑君杀父,躬行仁义则会忠君孝父,“先义后利”,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课文延伸: 孔子说“见利思义”“见得思义” “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孟子。滕文公下》 联系实际: 俗话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社会,人们追求利并没有什么错。但如果把人生所有的东西都以“利”作为标准,那么,我们的人生是不幸的,特别在这充满商业竟争的社会,一些人一切向钱看,虽然谋取了利益,但心灵世界却空虚的一无所有。 四、学习第三则 1、这一则强调了什么内容? 明确: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扬善——圣贤之君 ????? 逐利——杀人魔王 “鸡鸣而起”一则也运用正反对比论证方法,可由此分析利与善对人的发展倾向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2、评析:鸡鸣而起,为谁辛苦为谁忙? 不要只顾匆匆忙忙,不要只抱怨太累太辛苦,而要忙里偷闲,静下心来想一想,到底是为谁辛苦为谁忙。 如果太看重利,在利害关系中不能自拔,“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那又是不是有些迷失本性了呢?更何况,如果一味逐利,不择一切手段,不惜铤而走险,那倒很可能真正成为“蹠之徒”也未可知呢? “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表现了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之美是一种可与日月同辉的大美和壮美。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预习第二则选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学习第二则 1、诵读第二则选文。 2、抽查学生预习情况,掌握文言知识,落实翻译。 3、第二则内容探究。 (1)宋牼劝战的方式和条件是什么? 明确:言其不利,有所遇。 (2)孟子数落宋牼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反对他从利角度去劝说两国国君。 (3)孟子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明确:何必曰利——曰仁义而已 (4)孟子推行仁义有什么好处? 明确:行仁义兄弟手足情深、父子共享天伦、君臣同心同德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探讨本则的论证方法:正反对比论证 A、怀利: 兄弟割袍 恩断义绝 父子反目 家将不家 不亡者,未之有也 君臣成仇 国将不国 B、怀仁义: 兄弟手足情深 父子共享天伦 不王者,未之有也 君臣同心同德 小结: 孟子并不反对宋牼劝战这种行为,他只是反对宋牼用以劝战的名号“利”。他认为应该以仁义作为出发点。他最担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沦为利益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沦为“以市道交”,人若丧失了对仁义价值的关怀,最终必然导致国家的覆亡。 课文延伸: 孔子最早提出义和利的对立,“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孟子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荀子主张先义后利,“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联系实际: 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曝光以来,食品安全就曾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造假售假者似乎并没有在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近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