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by C. C. Chen 火災爆炸防止 陳強琛 老師 火災爆炸對人體之傷害 有毒氣體 一氧化碳 燃燒時如氧氣供應不足即產生一氧化碳,它是一種無色無臭的氣體,密度與空氣相近。 空氣中含有一氧化碳1.3%,一經吸入足以使人喪失知覺,1到3分鐘後有死亡危險 一氧化碳雖低至0.32% ,吸入30分鐘亦有使人昏迷以致死亡的危險。 二氧化碳 存在於空氣中而減少氧氣含量導致窒息。 濃度達3.0%時,引起人體快速深沈呼吸,因此促使人體吸入其他有害氣體。 濃度達5.0%以上時,導致呼吸困難。濃度達9.0%以上時,有喪失知覺的危險。 其他有毒氣體 塑膠、橡膠、毛織品及紡織品等燃燒時均能產生許多有毒氣體。 例如 : 氰化物、氨、硫化氫、二氧化硫等,聚氯乙烯燃燒分解則產生氯化氫,為非常刺激之有毒氣體。 火災爆炸對人體之傷害(續) 窒息 一般人類慣於在大氣之21%氧氣濃度下自在活動。 當氧濃度低至17%,因血液中氧分壓降低,肌肉功能會減退,此為缺氧症(Anoxia)現象。 在10 ~ 14%氧氣濃度時,人仍有意識,但顯現錯誤判斷力,且本身不察覺。 在6 ~ 8%氧氣濃度時,呼吸停止,將在6 ~ 8分鐘內發生窒息(Asphyxiation)死亡。 火災爆炸對人體之傷害(續) 煙霧 煙之定義為“材料發生燃燒或熱分解時所釋放出散播於空氣中之固態、液態微粒及氣體”。 煙霧之組成為微細碳粒與凝結水蒸汽懸浮於空氣中。 煙霧之濃度視燃燒情況而不同,當火災發生時,煙霧瀰漫於建築物內而阻礙人員逃生。 煙霧對眼、鼻與喉部均有刺激性易導致人員驚慌。 高壓 爆炸時產生高壓,會使建築物或設備等爆裂炸破,致人體受到爆風或破片之打擊而傷亡。 火災爆炸對人體之傷害(續) 高溫高熱 對皮膚灼傷 (Burns) 一級灼傷:導致皮膚紅腫或發炎。 二級灼傷:起水泡、滲出流質。 三級灼傷:皮膚、皮下組織、肌肉遭受破壞,燒傷部位變白、變灰、甚至變黑。 體溫過高 人體必需保持適當體溫以維持機能正常運行,如在大氣乾燥的情況下,人體尚能忍耐短暫之高溫,但在火災潮溼情況下,人體會因過熱導致死亡。 對肺部影響 肺部受傷害引起血壓下降,血壓下降厲害引起微血管崩裂而使血液循環中止。 對於呼吸而言,超過66℃(150℉)之溫度便難以忍受,此溫度領域可能會使消防人員救援及室內人員逃生遲緩。 高壓 爆炸時產生高壓,致使建築物或設備爆裂炸破,造成財產很大的損失,爆風所及還會使附近建築物受到損毀。 高熱 高熱將使不燃性物質亦遭受波及損害。 例如:鋼樑因受熱膨脹而發生彎曲破裂,石綿、水泥等物質變成粉碎。建築物在火災之後無疑的會因高熱以致結構減弱而損壞。 黑煙 使建築物、室內裝飾、機械設備等受煙燻而變色。 成衣廠、紡織廠、無塵室受煙燻損害極大。 水 遭水浸壞的損失。 貴重精密儀器受水浸潤損失極大。 火災產生的黑霧(Cloud) 火災與爆震(Shock Wave) 災後建築物毀損的情形 燃燒 燃燒反應 能產生光與熱的劇烈氧化還原反應。 燃燒反應未必要有氧參加,例如: 2Fe+3Cl2 ? 2FeCl3 H2+Cl2 ? 2HCl 並非所有的氧化還原反應都是燃燒反應。 火災與爆炸均屬於一種燃燒現象。 火災係指可燃物在空氣中違反人的意志燃燒所致的災害。 爆炸係指密閉容器內發生大量氣體受燃燒熱膨脹產生高壓,以致破壞四周器物。 燃燒為火災的起點,火災為燃燒的擴大,爆炸則為「不正常的燃燒」。 燃燒的要件 燃燒的要件 燃燒三要素 燃燒的必要條件為燃料(可燃性物質)、氧氣(空氣等)、熱能(溫度),當燃料漸次加熱達到其著火溫度時,即能著火燃燒。或稱為燃燒三角形原理。 燃燒四要素 燃料、氧氣、熱能、連鎖反應。或稱為燃燒三角錐(四面體)原理。 燃料、氧氣 燃料(可燃性物質) 含有易氧化之物質。 氧化性弱之物質、或反應熱小之物質可不當作可燃性物質,已與氧氣化合過而不能再氧化之物質亦可不列為可燃性物質。 可燃性物質大部分是有機化合物,例如木材、煤炭、汽油、液化石油氣等 。 氧氣(空氣) 在化合物中,如其本身含有多量氧元素時,亦可供應氧氣,例如氯酸鹽類、硝酸鹽類、無機過氧化物、過氯酸鹽類、高錳酸鹽類等氧化劑。 可燃性物質本身即含有氧元素,燃燒時不必另外供應氧氣,例如硝酸酯類、硝基化合物,有機過氧化物等爆炸性物質。 熱能 熱能(溫度) 當物質滿足濃度要件時,如果給予一定適當之能量,始能發生燃燒或爆炸。給予燃燒或爆炸能量之來源,就稱為著火源,也就是俗稱之火源。 著火源之種類:(1)明火、(2)高溫表面、(3)摩擦撞擊、(4)化學反應能量、(5)電能、(6)絕熱壓縮、(7)光能、(8)過熱物料,以及(9)自然發熱等。 發生燃燒或爆炸所需之最小能量就稱為最小著火能量(MIE),小於此一能量則燃燒爆炸將不至發生,這在防爆上相當有用,如果能設計使裝置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