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辽金文学教案 ; 绪论宋代诗歌;
北宋诗坛 :
前期:宋初三体:白体 ,晚唐体 ,西昆体。
中期:欧、梅、苏,趋于散文化,开始显示出宋诗的独立面貌。
后期:江西诗派。
南宋诗坛:
前期:江西诗派的影响,两宋之交的江西骨干吕本中、陈与义、 曾几。
中期:“中兴四大家”。代表南宋诗歌最高成就。
后期:衰飒气氛。四灵体、江湖诗人。
亡后:爱国诗人,文天祥。
;; 宋词;;; 柳永与北宋前期的词坛
一、晏欧对五代词风的因革
因:继承五代词短章小令之体、相思离别的主题。
革:(1)语言洗去了浓艳与脂粉;
(2)抒情功能加强,表现为对李煜词境的发展,多抒发人生感受;
(3)审美趣味改变,通俗性加强。
晏殊(同叔),有《珠玉词》。欧阳修,以婉约艳词著称 ,有《六一???》、《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编》,存词242首。
二、范仲淹等对词境的开拓
范仲淹,字希文,谥文正公。词存五首,独树一帜。
一是境界大,从秦楼楚馆到塞上征人;
二是格调新,悲壮质朴,为豪放词的先驱。
三、柳永
(一)生平。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存词219首。
;(二)柳词主要内容,三方面:
1、都市风光,市井人情。如《望海潮》。把词从樽前转向了市井。
2、羁旅行役,别离相思。如《八声甘州》、《雨霖铃》。写景抒情都有突出成就。
3、下层妇女生活。这一内容的词很多。柳尤其了解下层妇女、妓女的生活和心理,填了大量的词。如《满江红》(万恨千愁,史41)。
(三)柳词史贡献
1、大大拓展了词的内容和表现范围。把词从樽前花间转向了市井行役,转向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由花间的宛曲、温雅而致通俗。柳词的世俗化,可以看作是宋代的通俗歌曲。
2、丰富了词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3、形式结构大大推进。大量写作长调慢词。词至柳永而体制始备。
4、风格多样。
5、雅俗互陈。
; 第二章 北宋中期文学
欧阳修
一、生平
其人(1007—1072),“欧九”,字永叔,谥文忠公。
号醉翁,(《朝中措·平山堂》词写道:“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醉翁亭记》中说:“太守与客来饮于此,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
又号“六一居士” 。?
二、古文理论及创作。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
1、革新理论:(1)革新对象:抨击五代文风、西昆体,打击“太学体”。(2)革新理论:A、重道。道,既是儒道,又是现实中的百事;B、文道并重,内容和艺术技巧并重。
C、对西昆体、太学体的看法也较客观,如很欣赏西昆中的好句子“峭帆横渡官桥柳,迭鼓惊飞海岸鸥。
D、不必拟古。他提倡继承孟子、韩愈,但并不拟古不化,如韩文奇崛,欧文平易。
;
2、创作:讲解《朋党论》、《秋声赋》、《泷冈阡表》、
《醉翁亭记》、《五代史·伶官序》
三、诗歌创作
八百五十余首。现实诗 论诗诗 抒怀言志诗 山水风物诗(后两类最能体现欧诗清新自然平易疏放的特点)
欧诗的特点:
1、学韩,“以文为诗”,好议论。
尤古体。宋诗以文为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开始显现。
2、学李白,平易自然的语言,不好用典。
力避昆体浮艳,典故,注重内容,语言平易发乎自然。“欧九不读书”。
3、率真、直抒胸臆。
?;;
王安石
一、其人(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老人,临川人。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谥号文。仕途经历重实践,个性强烈自信。(不拘细节,执着) 政治改革家。
二词作。存词29首。
其怀古、咏史及抒写个人感受的词开词一境界,由伶工之词向言志抒情转变。
怀古、咏史有交叉,又有分别,界限不明显,一般可以不分开。
怀古,以史——时、地、事为媒介,兴发感慨,咏怀古迹。方回:“怀古者,见古迹而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在历史中反映现实,在现实中返观历史,既有深重的历史感,又有敏锐的现实感将历史与现实映衬起来;
咏史,不需“史迹”作媒介,直接以史事为对象,抒发感慨。王《金陵怀古》与《浪淘沙令·伊吕两衰翁》(史38)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