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能守恒理论形成的历史探究及其在科学史融入教学上的意义.PDF

力学能守恒理论形成的历史探究及其在科学史融入教学上的意义.PDF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力學能守恆理論形成的歷史探究及其 在科學史融入教學上的意義 姚 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系 孫治平 ,臺中市立東勢國民中學 李秉書,臺北市立大理高級中學 摘要:科學史可協助學生了解科學知識的形成、及提升在科學本質上的素養 ,對科學史做進一 步的研究 ,有助於發揮科學教育的功能 。為此本文以文獻分析及歷史方法 ,探討物理學上相當 重要的主題功、動能、位能與力學能守恆律的理論發展歷程 。研究發現功與動能的概念最早 是由牛頓提出 ,他為了想了解物體在受向心力,而非拉力作用下,求得任意位置處的速度而引 入,故功並非是出於工程的需要而發生 。其想法隨後由白努利加以擴充,他除了首次寫下 f=ma 的數學式 ,還提出了力與位移內積之概念 。牛頓所開啟的微小增量及累積求和的分析運 算,也為力學論證方法樹立起新里程碑。1743 年克來若認為當外力為一函數的正合微分,則 此力所作的功與路徑無關,率先提出位能概念 。最後拉格朗日統合這些 ,創建出力學能守恆定 律。透過這些原始文獻的探討,得提供教師珍貴資料 ,將此結果直接融入授課教材,可消除學 生常見的迷思 ,達到更佳的教學目標。文中並輔以扼要的教學模組,以供實務參考 。此外於科 學本質的方法面向上,藉回顧牛頓等人對自然現象問題的選擇,顯示運動問題是古典物理的核 心,從而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經驗知識與數學理論的統合如何建立起來,由此亦可深化 科學史在了解科學方法上之教學效能 。 關鍵詞:力學能 、物理教學、科學史 、科學方法、科學本質 壹、前言 自八十年代後科學史與科學教育的結合逐漸受到重視,認為藉由科學史探索科學概念的 發展與精緻化的過程,可促進學生對科學概念的理解(Matthews, 1994) 。科學史也可描述新舊 思考方式的遷移,讓學生知道科學方法如何真正地發生改變,進而能了解科學知識的意義 ,故 對學生的科學學習有很大助益(Gil Solbes, 1993) 。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 1993)在 「科學素養的里程碑」書中,亦認為科學史應被納入學校 的科學課程中,接著美國國家課程標準(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1996)並列出應該學習的科學 史和科學本質的標準 ,以使學生能夠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及明白科學的本質 ,科學本質的提 升同時也被視為是科學教育的一個主要目標(Collette Chiappeta, 1994) 。 一、研究問題 或許由於在1980 年之前,科學史的研究並非是科學教育的主流,其發展時期還不夠長 久,它對教學原理與課程設計,尚未能提供足夠的影響(Duschl, 1990) 。也可能因為科學史的發 現與探究需要長期的耕耘,目前科學史合適及容易直接被利用在科學教育上的資源 ,稍呈不 足,以至於它對教學的作用尚不顯著(de Berg, 1989) 。欲發揮科學史對科學教育的功能 ,仍有 待對科學史做持續和進一步的相關研究,發現與深耕重要及適宜的史料內容,並與教材教法做 適當結合 ,擴大教科書與教材內容的正確性與深刻性。 在物理的科學史料與教學的結合工作上,本研究從常見的能量議題出發,因能量不僅是 物理學中主要的基礎概念 ,且能量守恆律更是描述眾多自然現象的基本原理,遍佈在化學、生 物與工程等各種科學領域,其重要性在專業應用與科學教學上皆不容忽視。因此 ,動能、位能 及其相關的概念功 ,在中學、大學教科書中與許多文獻中,均會述及和討論。 大部分作者都如此描述 :當力與位移方向相同時 ,作用在物體上的功是所受的力與位移 的乘積 ,若力與位移方向不同時 ,則功為力與位移的內積 ;而運動物體的動能為其質量與速度 平方乘積的一半(Halliday, Resnick Walker, 2011 ;Mungan, 2007) ;或說能量是一種作功的能 力(Hobson, 2004) 。至於功與動能為何要如此定義?它們最初是由誰提出?是為了要處理什麼 樣的物理問題而發生?對於這些議題的討論觀點並不一致 ,而顯得相當分歧(Jewett, 2008 ; Voroshilov, 2008) ,這是本文要釐清的一個重要問題。 1 另外,電磁學家馬克士威(C.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