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乡下人家》+《麦哨》精加略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谢立群
设计意图:
《乡下人家》+《麦哨》两课出于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前者是精读课文,后者是略读课文。我以大单元教学观,重组精略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理清两篇课文的脉络、归纳主要内容。第二课时,通过“帮助学生在精读文中习得学法、引导学生迁移学法学习略读文”,在一个课时内体现精略课文的有效结合。本节课还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多种形式汇报学习成果、组织师生及生生相互交流评价,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并锻炼自学、合作、交流等各种综合能力。此外,本节课使用移动设备等教学媒体,为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碰撞空间及有效展示思维的方式,实现语文教学与移动信息技术双向融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想象画面,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好词佳句。。?
3.仔细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有声有色的诗意语言赞美乡村景物的。
教材重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有声有色的诗意语言赞美乡村景物的。
2.想象画面,体会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通过多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任务引入3
1.上节课我们跟随作家陈醉云走进了平凡的农家小院,领略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在作家陈益的带领下,我们又来到田野,看到了农村孩子充满乐趣的乡村生活。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欣赏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美景吗?(指名说,贴板书“瓜藤攀檐图”“鲜花轮绽图”“雨后春笋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在《麦哨》一课中,作者通过什么来表现乡村的美呢?(指名说,贴板书“孩子美”“田野美”“游戏乐”“滋味美”)
2.是呀!乡村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那陈醉云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表现乡村景物特点的?(贴板书:“时间”“空间”“交错叙述”)
二、讲读《乡下人家》。17
两篇文章用朴实生动的语言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让我们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我们要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活动一:自主探究5
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有声有色的诗意语言赞美乡村景物的。(贴板书)
何谓“有声有色”呢?谁能说说自己的理解?
下面请大家点击电子课本中的21课。
(1)默读21课,思考作者陈醉云是如何运用有声有色的诗意语言赞美乡村景物的。
(2)用蓝色荧光笔画出描写声音的句子;用黄色荧光笔画出描写颜色的句子;用红色荧光笔画出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句子。
(3)在句子旁边做好批注,写上你的感受。
提示:阅读学生电子课本,用荧光笔工具画句子,用标注工具在相关句子旁批注。
活动二:分享与交流5
汇报要求:
(1)汇报员表达要清晰响亮。
(2)其他同学认真聆听、需要补充发言的同学请先举手。
1.悠扬空灵声音美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1)月明人静,真是没有一点儿声音吗?
(2)因为静了,才能听到纺织娘的歌声,反过来,也因为纺织娘的歌声,使乡村之夜显得格外安静。就如王维诗中所说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是以声音写静的方法。
2.绚丽多彩颜色美
※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你说得真好!那么,课文中这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是指什么呢?为什么说这些东西“别有风趣呢?
农家小院的瓜架是多么平凡的事物,但是它却独具特色,妆点着乡村生活。
※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
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展现乡村生活的美好。
3.比喻拟人想象美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作者用了拟人的手法,把笋写活了,一个“探”字,让我们感受到小竹笋的机灵可爱。同学们可以联想一下,这探出头来的小竹笋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运用形象生动的拟人手法,写出了母鸡和雄鸡的样子,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小结:2
从同学们收集的这些句子中,我们发现在写景的文章中,作者往往通过多种感官来捕捉景物的特点,在《乡下人家》中,作者动用了听觉、视觉和联想,用有声有色的诗意语言赞美乡村景物,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向往。我们来重温一下。
活动三:表达与展示5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