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三 笔落惊风雨—— 目标·重点 1.掌握文学短评的基本特征和写作要求。 2.学习写作文学短评。 一、典文·赏析 猜到的为什么比看到的更动人 ——读李清照《如梦令》 孙绍振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以雨为缘起,但是写的是雨后的情和景,激发起特别的心境。 ?直接切题,干脆利落。 提示 第一句就显示出,“雨疏风骤”,是昨天夜里的,是回忆中的雨。回忆中的雨比眼前的雨要更有趣一些。眼前的只是外部的景观而已,回忆的则有内心追思的触动。为什么当时下雨的时候没有感觉,要在早上才努力回忆?是“浓睡”,不清醒。这个“浓”字用得挺好。“浓”字一般不用在睡上。“浓睡”就是沉睡,就是酣睡。但是把它改成“沉睡不消残酒”或“酣睡不消残酒”,都没有浓睡的韵味。“浓”字本来是形容液体的,这里用来形容睡得沉,不但很新颖,而且联想意义很贴切。“浓”和“酒”联系在一起,“浓睡”和“残酒”,在文字上是反衬,但在意义上却是因 ?本段首先从总体上来分析,然后扣住“浓”“却”两个字和“知否”的疑问句式来赏析、评论 提示 果。虽然如此,毕竟只是睡(而不是死),在醉意蒙眬之中,还有残存的意识(记忆)。昨日的雨虽然稀疏(周汝昌先生以为“雨疏”之“疏”是疏放、疏狂之疏,可备一说),但是风很猛啊。当时意识不清醒,来不及想的事, 现在猛然跃上心头,想起记忆深处的心事,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关切,而是非常急迫,等不及自己去观察,让丫环先看一下海棠花怎么样了。丫环的回答是:“依旧。”这里有一个字不能忽略——“却”,暗示与自己原来的预想相反。问题是,人家亲眼看的,还有错吗?但是词人偏偏不以为然,“知否”,用疑问来肯定,比用肯定更加肯定,而且还用了两个“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是没有变化,而是变化很大:叶子更“肥”了,而花却凋零了。这说明,词人很坚定,很固执,不相信你亲眼看到的,只相 信我自己想象的。因为在她的感觉中,虽然“绿肥”,生理强壮,可是作为美感象征的花,女性的青春,却在无形中消失了。因为对自己青春的消失很敏感,所以才这么固执。这里还潜藏着一个对比,本来不是说“浓睡不消残酒”吗?残酒还没有完全消退,那就是头脑还不太清醒,而对于花的凋零,却是如此坚执。这不是不讲道理吗?但是,正是因为不讲道理,才是情感强烈的。中国古典诗评家吴乔说抒情诗“无理而妙”,妙处就在其中。 这个“瘦”字,李清照是很偏爱的,她不止一次用来形容花,“人比黄花瘦”,说得很明白,是人瘦,不是花瘦。这个“瘦”,不但是躯体的,而且是内心深处的。但是,抒情的无理,不是蛮不讲理,蛮不讲理就不妙了。从日常理性的角度来说,可能是无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恰恰是有情的表现。从什么地方看出来?虽然雨水使叶子更肥硕了,但是风雨又使花朵更快凋落了。词人的敏感不完全是对花的凋零,而且是对自己和花朵一样的青春的消失。这种敏感就是情感的根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本段宕开来谈李清照偏爱“瘦”字的原因,并点明自己“无理之理,是为情理”的观点。 提示 敏感决定了她对花朵凋零的固执。这种固执就是理由。无理不一定就是妙的,要妙,就得有可以激起读者想象的缘由。这种精神消瘦的内在体验,别人是感觉不到的,因而词人才更有理由焦虑。吴乔并不绝对主张诗“无理”就一定妙,关键在“于理多一曲折耳”。从另一个层次上讲,情感还是有自己的逻辑的。无理之理,是为情理。 对于李清照的这首词,当年和后世的评论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特别是对“绿肥红瘦”,更是赞赏不已。陈郁《藏一话腴》:“李易安工造语,故《如梦令》‘绿肥红瘦’之句,天下称之。”蒋一葵《尧山堂外纪》卷五十回:“李易安又有《如梦令》云‘……绿肥红瘦’,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但是也有人提出异议,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卷六中认为,它不过是和“宠柳娇花”一样的“精绝语”,“造句虽工,然非大雅”。这种看法当然是有点偏颇,因为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绿肥”代替绿 ?以他人的评价为佐证,进一步赞赏李词之妙,深化自己的观点。 提示 叶之肥硕,虽然非罕见,但以“红”代花而以“瘦”作谓语,却有奇意。陈廷焯在众多词评家中,还是很有艺术眼光的,他在一部著作《云韶集》卷十中说,他反对一味称赞“绿肥红瘦”的原因,不过是以为这太“皮相”,这首词最杰出的地方是“只数语,层次曲折有味”。这个说法和吴乔“于理多一曲折耳”异曲同工。“绿肥红瘦”非为写景,实乃深情之高潮。在此之前,已有层层铺垫:其一,是醒来犹记醉中忽略的潜在意识;其二,置丫环目睹于不顾,以猜想否定目睹;其三,所言并非直接表白,而以一“瘦”字形容花,透露女性年华消逝之深深隐忧;其四, 层次推进之际,中多省略,意象大幅度跳跃,断裂空白甚多(如:不提问卷帘人何语),此等结构召唤读者在想象中,毫无难度地将意脉贯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