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维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两项科研成果探讨核电站.DOCVIP

用一维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两项科研成果探讨核电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 1 - 用一维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两项科研成果探讨核电站 选址与何时可安全发电 王文祥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摘要: 本文用一维自然科学体系中的两项科研成果——地下5、7、10公里地应力普查和MDCB预报地震专家系统,探讨了在地震发生之前,核电站提前要采取何种措施解决核电站安全生产的问题。 关键词: 地震 核泄漏 地应力普查 临震预报 Using?the?one-dimensional?nature?of?the?scientific?system?of?two?achievements?in?scientific?research?of?nuclear?power?plant Site?selection?and?safe?generation Wang?Wenxiang? Xian Researth Institute of China Coal Technology Engineering Group Corp Abstract:?This?paper?uses?a?one-dimensional?nature?of?the?scientific?system?of?achievement?of?two?scientific?research?--?underground?5,7,10kilometers?of?geostress?survey?and?MDCB?earthquake?prediction?expert?system,?discusses?in?before?the?earthquake?happened,?nuclear?power?station?in?advance?to?take?measures?to?solve?the?problem?of?nuclear?power?plant?safety?in?production. Keywords:?Seismic? nuclear? stress?survey? impending?earthquake?prediction 一维自然科学体系两项科研成果 所谓一维、三维【1、3】自然科学体系是指对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单元建立在哪一个层面上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然科学体系。如果是建立在一维“曲线”这一层面上,如西方的弦论、东方的论,以此开展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则归属于一维自然科学体系范畴;反之如果是建立在三维“粒子”这一层面上,如目前的科学体系在各领域开展的科学研究,其研究成果则归属为三维自然科学体系。西方弦论的正式诞生时间为1984年,与笔者1969年提出的论晚15年。论一诞生,就能自圆其说,并用于指导科研实践。下面介绍的两项科研成果就是在其理论指导下属于基础理论创新的科研成果。 地下5、7、10Km附近截面地应力普查 图1 西安及其周围地区10Km附近地应力普查成果图在火车、汽车、轮船上使用DYL型地应力探测仪快速对地下5、7、10Km所在截面附近地应力进行快速测量,通过做区域地应力等值线图,即可确定地下深大断裂、潜伏的地震危险区地面位置和未来发震震级大小。图1是西安及其周围地区10Km附近地应力普查成果图 图1 西安及其周围地区10Km附近地应力普查成果图 从该图中可以解译出秦岭等深大断裂位置、地热异常区和地应力高值区(也就是地震危险区)。通过公式计算并得出该地区未来发震震级大小。该项研究成果已通过国家地震局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 对潜伏的地震危险区在发震前几天做出临震预报 2012年4月3日—6日在中国国际核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全国MDCB法电磁波联网预报地震协作组【7-9】对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啸提前预报的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还展出了全国MDCB法协作组4名工作人员利用国内8、9台仪器每周三已连续430余次做国内外地震临震预报的科研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向人们展示了这样一种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如果按照MDCB法预报地震的工作程序和分析震情的工作方法,那么在核电站周围一旦建立了这种联网监测之后,当核电站附近或以远发生5级以上破坏性地震之前,人们都能够提前十几天、几天、一两天或几小时做出预报。这样当核电站在发震前采取了相应措施之后,就会避免像2011年3月11日日本核电站出现核泄漏事故的发生,使核能得以安全发电造福人类。 核电站选址存在的误区 核电站在选址之前,就已经注意到核电站要远离大的断裂构造。担心一旦该断裂发生地震,会导致核泄漏事故发生。地震的成因有两种,一种是断层诱发地震;一种是地震使断裂形成断层。目前核电站选址人们只关注到第一种,因此在选址时,一般都要进行地质调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