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联合大学轻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 目:
设计一座公称容量为150t×2的氧气转
炉炼钢车间,产品自定
学 部:
材料化工部
专 业:
冶金工程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2012年03月19日
一选题背景
1. 题目来源
本设计题目是由艾立群老师根据目前我国转炉炼钢生产车间的典型规模进行精心选题安排,意在将我们学生四年的学习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加以综合运用,培养我们都动手动脑能力,并结合现有先进技术,对钢铁企业炼钢生产工艺车间工艺布置及主体设备进行设计和计算,从而对钢铁生产过程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我们以后在钢厂打下良好的基础。
2.炼钢设计的意义及目的
1.1钢铁工业在国民生产中的地位
钢铁是用途最广泛金属材料,人类使用的金属中,钢铁占90%以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钢铁,人们从事生产或其他生活所用的工具和设施也都要使用钢铁。钢铁产量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水平和生产能力的重要标志,钢铁的质量和品种对国名经济的其他工业部门产品的质量都有极大的影响。
世界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钢铁作为最重要的基础材料之一的地位依然未受到根本性影响,而且在可以预见的范围内,这个地位也不会因世界新技术和新材料的进步而消弱。纵观世界的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不难看出钢铁材料工业的发展在美国、前苏联、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中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些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对于推动其汽车、造船、机械、电器等工业的发展和经济腾飞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现在钢铁工业是个庞大的工业生产系统,主要生产部门包括采矿、选矿、烧结球团、炼铁、炼钢、轧钢等;也包括大量的辅助生产部门,如焦化、耐火材料、石灰、铁合金、机修、动力运输等,而且还包括专门以钢铁工业为工作和研究对象的大专院校、科学研究、经济信息、营销机构、地质勘探等部门。
3.转炉炼钢的发展历程
早期,在1856年德国人贝斯麦就发明了底吹酸性转炉炼钢法,这种方法是近代炼钢法的开端,它为人类生产了大量廉价钢,促进了欧洲的工业革命。但由于此法不能去除S和P,因而其发展受到了限制。1879年出现了托马斯底吹碱性转炉炼钢法,它使用带有碱性炉衬的转炉来处理高磷生铁。虽然转炉法可以大量生产钢,但它对生铁成分有着较严格的要求,而且一般不能多用废钢。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废钢越来越多。在酸性转炉炼钢法发明不到十年,法国人马丁利用蓄热原理,在1864年创立了平炉炼钢法,1880年出现了碱性平炉。平炉炼钢法对原料的要求不那么严格,容量大,生产的品种多,所以不到20年它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炼钢方法,直到20世纪50年代,在世界钢产量中,约85%是平炉炼出来的。1952年在奥地利出现纯氧顶吹转炉,它解决了钢中氮和其他有害杂质的含量问题,使质量接近平炉钢,同时减少了随废气(当用普通空气吹炼时,空气含79%无用的氮)损失的热量,可以吹炼温度较低的平炉生铁,因而节省了高炉的焦炭耗量,且能使用更多的废钢。由于转炉炼钢速度快(炼一炉钢约10min,而平炉则需7h),负能炼钢,节约能源,故转炉炼钢成为当代炼钢的主流。
中期,其实130年前贝斯麦发明底吹空气炼钢法时,就提出了利用氧气炼钢的设想,但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能实现。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奥地利的Voest Alpine公司才将氧气炼钢用于工业生产,从而诞生了氧气顶吹转炉,亦称LD转炉。底吹转炉问世后,其发展速度非常快,到1968年出现氧气底吹法时,全世界顶吹法产钢能力已达2.6亿t,占绝对垄断地位。1970年后,由于发明了用碳氢化合物保护的双层套管式底吹氧枪而出现了底吹法,各种类型的底吹法转炉(如OBM,Q-BOP,LSW等)在实际生产中显示出许多优于顶吹转炉之处,使一直居于首位的顶吹法受到挑战和冲击。
顶吹法的特点决定了它具有渣中含铁高,钢水含氧高,废气铁尘损失大和冶炼超低碳钢困难等缺点,而底吹法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克服这些缺点。但由于底吹法用碳氢化合物冷却喷嘴,钢水含氢量高,需在停吹后喷吹惰性气体进行清洗。基于以上两种方法在冶金学上显示出的明显差别,故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外许多国家着手研究结合两种方法优点的顶底复吹冶炼法。继奥地利人Dr.Eduard等于1973年研究转炉顶底复吹炼钢后,世界各国普遍开展了转炉复吹的研究工作,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复吹转炉。到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正式用于生产。由于它比顶吹和底吹法都更优越,加上转炉复吹现场改造比较容易,使之几年时间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应用,有的国家(如日本)已基本上淘汰了单纯的顶吹转炉。
目前复吹转炉大都是在顶吹基础上加上各自不同的底吹方法构成的。这些复吹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用惰性气体搅拌熔池,所用气体主要为N2,Ar和CO2,如L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