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肌痹(多发性肌炎/皮肌炎)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和《实用中医风湿病学》(王承德,沈丕安,胡荫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以肢体肌肉软弱无力,肌肉酸痛,皮肤不仁为特征,初起可急骤出现,继则手软难握,臂软难举,足软难履,甚则累及咽、颈项及胸部肌肉,严重者可出现复视、斜视、声嘶、吞咽及呼吸困难等临床表现,伴或不伴特征性皮肤损害者均可诊断为肌痹。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0年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发布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诊治指南》。
(1)对称性近端肌无力,伴或不伴吞咽困难、呼吸肌无力。
(2)血清肌酶升高,特别是肌酸磷酸激酶(CK)升高。
(3)肌电图示肌源性异常。
(4)肌活检异常:肌纤维变性、坏死,细胞吞噬、再生、嗜碱变性,核膜变大,核仁明显,筋膜周围结构萎缩,纤维大小不一,伴炎性渗出。
(5)特征性的皮肤损害(①眶周皮疹:眼睑呈淡紫色,眶周水肿;②Gottron征:掌指及近端指间关节背面的红斑性鳞屑疹;③膝、肘、踝关节、面部、颈部和上半身出现的红斑性皮疹)。
符合1~4条中任何3条或以上可确诊多发性肌炎,同时有第5条者可诊断为皮肌炎。
轻型:诊断明确,但临床稳定,所累及的靶器官(包括肺脏、心脏、消化道、肾脏等)功能正常或稳定,呈非致命性。
重型:诊断明确,肌炎病情活动明显,伴有重要脏器累及并影响其功能;病情危重而凶险、严重威胁患者生命者。
(二)证候诊断
1.湿热阻络证:肌肉酸痛肿胀,四肢沉重乏力,发热,食欲不振,二便不调,热毒炽盛时还可见皮肤散在红斑,以眼睑周围和胸背部为多,色多红紫,甚则溃烂,舌红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寒湿痹阻证:肌肉酸胀、疼痛或身体困重乏力,恶寒发热或畏寒肢冷,皮疹颜色紫暗,舌淡苔白腻,或舌边有齿痕,脉沉细或濡缓。
3.脾肾不足证:肌肉酸痛,松弛乏力,精神倦怠,身体消瘦,声低懒言,动作迟缓伴腰膝酸软,皮疹颜色淡红或暗淡,面色晄白,二便不调,夜尿较多,舌淡苔白,脉沉或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论治
1.湿热阻络证
治法:清热祛湿,解肌通络
(1)推荐方药:四妙散合柴葛解肌汤加减。苍术、黄柏、牛膝、薏苡仁、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白芍、羌活、白芷、生姜、大枣、石膏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热奄包或中药封包外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清热祛湿通络中药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
(3)中药熏蒸(熏洗):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清热祛湿通络中药煎剂约1500ml放入药箱中,调节至适当温度,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不断调整温度。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1小时。
2.寒湿痹阻证
治法:散寒祛湿,解肌通络
(1)推荐方药:乌头汤合防己黄芪汤加减。制川乌(或制附片)、桂枝、赤芍、黄芪、白术、当归、薏苡仁、羌活、防己、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热奄包或中药封包外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中药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
(3)中药熏蒸(熏洗):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温经散寒祛湿通络中药煎剂约1500ml放入药箱中,调节至适当温度,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不断调整温度。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1小时。
3.脾肾不足证
治法:补益脾肾,强肌健骨
(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党参、白术、陈皮、法夏、黄芪、黄芪、升麻、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制附子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中药热奄包或中药封包外敷: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补益脾肾中药外敷于患者病变部位。
(3)中药熏蒸(熏洗):使用中药熏蒸治疗仪,根据患者病情选择补益脾肾,强肌健骨中药煎剂约1500ml放入药箱中,调节至适当温度,治疗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耐受程度不断调整温度。每次治疗时间不超过1小时。
(二)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医疗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针刺疗法:根据病情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穴。如肩背痛可选择肩髃、肩髎、肩前或阿是穴等。(血小板减少者及有出血倾向者慎用此方法。)
2.灸法:辨证循经取穴或局部取穴采用温针灸、直接灸或隔物灸法,如脾肾不足者可取关元、命门、中脘、气海等穴位。
3.仪器治疗:
(1)超声药物治疗:辨证取穴后,根据病情辨证选穴或选择阿是穴,使用超声波治疗仪,在穴区皮肤涂上液体石蜡或甘油等接触剂,粘帖电导凝胶贴片,将中药片装入治疗头的凹槽内,连同药片一起将贴片粘贴于治疗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启动治疗。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反应选择治疗强度,每次治疗一般30分钟。
(2)中药定向透药疗法:根据病情,辨证选取中成药注射液浸湿治疗贴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Q_JLY J7110368A-2011 侧面安全气囊技术条件.pdf
- QJ160吨40米跨架桥机计算书.pdf
- qnix4200镀层测厚仪中文说明书.pdf
- QSH 0700-2008 管道静电接地设计规定.pdf
- QTP自动化测试教程.docx
- QYF002-2015天津友发钢管集团有限公司(焊接钢管)企业标准.pdf
- Revit准确创建楼梯.pdf
- RJ45以太网口辐射设计总结.pdf
- 医院“三医”监管培训.ppt
- Robot Framework Selenium自动化入门_虫师.pdf
- 安全生产考核奖惩制度3篇.doc
- 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查房【优质公开课】精品PPT课件模板.pptx
- 二零二二年度德州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公共事务管理与服务能力》试题及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度枣庄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培训班互动题.pdf
- 二零二二年度儿童保健学试题库(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第十九届中国东南地区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高一试题(含答案).pdf
- 二零二二年度动物卫生监督题库(含答案).pdf
- 黑龙江省大庆市重点中学2023-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2月开学考试英语试题(含解析).docx
- 二零二二年度法检书记员招考《公基》测试题库(含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