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念陶行知诞辰120周年 个人简介 出生日期:1891年10月18日 病逝日期:1946年7月25日 籍贯地: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潭源村 家人:父,陶位朝 母,曹翠荔 妹,陶文之 妻,汪纯宜,汪病逝后又娶妻吴树琴 长子,陶宏生 次子,陶晓光 三子,陶刚 陶行知,中国人民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原名文睿,后改名知行,后改名行知。 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国留学。 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反对“沿袭陈法,异型他法”。 推行平民教育。 “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 1930年4月,国民党反动政府以“勾结叛逆,阴谋不轨”为借口,武力封闭晓庄学校。陶行知受到通缉,被迫临时避难日本。 1931年春,陶氏返回上海,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对当时《申报》的革新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1932年,先后创办了“山海工学团”,“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团”。 首创“小先生制”,成立“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开展“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 1934年主编《生活教育》半月刊。7月,正式宣布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 “九一八”事变后,陶行知积极从事抗日救亡运动。 1936年,当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执行委员和常务委员。7月,与沈钧儒、邹韬奋、章乃器联合发表《团结御侮宣言》,毛泽东主席复信表示支持。 1938年8月,陶氏回国路过香港,倡导举办了“中华业余学校”,推动香港同胞共赴国难。 1939年7月,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古圣寺为创办育才学校,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 1945年,陶行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1946年1月,陶行知在重庆创办社会大学,推进民主教育。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回到上海,立即投入反独裁,争民主,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 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陶行知被列为黑名单上的第三名。 他一面做好了“我等着第三枪”的牺牲准备,一面继续坚持斗争,视死如归,始终站在民主运动的最前列。 终因“劳累过度,健康过亏,刺激过深”于1946年7月25日患脑溢血逝世,享年五十五岁。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秋度过的,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与共产党人亲密无间,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陶先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息息相通,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体系 地位: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 定义:“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 构成:是一个由生活教育的目的、原理、原则和基本途径构成的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具体表现为一个目的、三大原理,七条原则,七项措施。 生活教育的目的 生活教育是“为生活而教育”,“为生活的提高、进步而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大众为生活解放而办的教育”。 生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目的,同时对根据社会生活的发展与教育对象的不同规定了具体培养目标,其核心就是启发儿童、青年、人民大众改造社会生活的觉悟、手脑结合的实践创造能力,去改造生活,创造新的人生,创造新的中国、新的世界。 生活教育的三大原理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生活即教育 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是满足人生需要,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服务的。 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意义是生活的变化,因而生活教育的内容是伴随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发展的。 生活教育是一种终身的与人生相始终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他指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了一道高墙”,学校好比是一个“大鸟笼”。提倡“社会即学校”,就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冲破鸟笼式的学校束缚,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任其自由翱翔,把学校中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中去。 教学做合一 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所谓‘做’是包含了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教学本质是学习,而学习也就是实践,学而后能教人。这一点,就是说教学做合一。” 生活教育七大原则 生活有六大特质,即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 生活教育的七大原则,即:实践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前进性原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