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3 网络互连参考模型和规范 1.3.1 基本概念 1.3.2 网络互连参考模型 1.3.3 网络互连规范 1.3.1 基本概念 网络互连是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网络设备连接起来,构成更大规模的网络系统,以实现网络的数据资源共享。相互连接的网络可以是同种类型的网络,也可以是运行不同网络协议的异型系统。网络互连是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迅速发展的结果,也是网络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自然要求。网络互连要求不改变原有子网内的网络协议、通信速率、硬件和软件配置等,通过网络互连技术使原先不能相互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网络间有条件实现相互通信和信息共享。此外,还要求将因连接对原有网络的影响减至最小。 在相互连接的网络中,每个子网成为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子网的网络资源都应该成为整个网络的共享资源,可以为网上任何一个节点所享用。同时,又应该屏蔽各子网在网络协议、服务类型、网络管理等方面的差异。 网络互连技术能实现更大规模、更大范围的网络连接,使网络、网络设备、网络资源、网络服务成为一个整体。 1.3.2 网络互连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 在网络互连的过程中,为了实现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之间的互连操作与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97于1978年建立了“开放系统互连”分技术委员会,起草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的建议草案,并于1983年成为正式的国际标准ISO7498。1986年对该标准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和补充,形成了为实现开放系统互连所建立的分层模型,简称OSI参考模型。 由OSI的名称可知,这个模型首先是一个计算机系统互连的规范,是指导生产厂家和用户共同遵循的中立的规范。其次这个规范是开放的,任何人均可免费使用。 再次这个规范是为开放系统设计的,使用这个规范的系统必须向其他使用这个规范的系统开放。最后,这个规范仅供参,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OSI参考模型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通信协议的模型,它一方面集成了之前各种网络的长处,另一方面它也框定了其后各种网络的构架,使用跨平台、跨机种的系统互联得以实现,极大地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OSI参考模型将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各层的协议细节由各层独立进行。这样一旦引入新技术或提出新的业务要求,就可以把因功能扩充、变更所带来的影响限制在直接有关的层内,而不必改动全部的协议。OSI参考模型分层的原则是将相似的功能集中在同一层内,功能差别较大时分层处理,每层只对相邻的上、下层定义接口。 OSI参考模型把开放系统的通信功能划分为7个层次。从连接物理介质的层次开始,分别赋予1,2,……,7层的顺序编号,相应地称之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OSI参考模型如图1.22所示。 图1.22 OSI参考模型 为了便于理解各层的功能和系统的组合,下面将各层的情况简要归纳如表1.2所示。 表1.2 OSI模型分层简况 层号 层名 英文名 工作任务 接口要求 操作内容 第7层 应用层 Application Layer 管理、协同 应用操作 信息交换 第6层 表示层 Presentation Layer 编译 数据表达 数据构造 第5层 会话层 Session Layer 同步 对话结构 会话管理 第4层 传输层 Transport Layer 收发 数据传输 端口确认 第3层 网络层 Network Layer 选路、寻址 路由器选择 选定路径 第2层 数据链路层 Data Link Layer 成帧、纠错 介质访问方案 访问控制 第1层 物理层 Physical Layer 比特流传输 物理接口定义 数据收发 (1)物理层 物理层的作用是通过物理介质正确地传送比特信息,要保证发送“0”或“1”脉冲信号能够被对方正确地检测和接收到。要解决的问题是:多少伏电压表示“1”和多少伏电压表示“0”,一位信息占多少时间,是否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初始连接如何建立,通信完毕后又如何拆除连接以让出信道,接头的插件有多少条针及每条针的功能是什么等,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物理层接口的定义。其典型的协议有EIA-232等。 (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作用是建立、维持和拆除链路连接,纠正传输中的差错。在传送数据时,数据链路层将一个数据包拆分成很多帧,一帧一帧地发送,就像要把一本书拆成一页一页地传真发送一样。由于物理介质会受到电磁干扰等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因此每发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