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解全球硬顶敞篷
1996年第一款硬顶敞篷奔驰SLK面世,至今已经快十一周年了。市场上可见的敞篷跑车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软顶,一种是新潮的硬顶。软顶的折放形式大同小异,但现阶段的软顶的质材较过去有很大的改进,往往有防水、隔音等若干层;硬顶的优势又更加突出:隔音效果更好、更安全、更坚固、外观更协调……目前市场上频繁出现的硬顶敞篷车,始于1996年奔驰公司推出的SLK小跑车,内部底盘编号为R170,敞篷的结构见图:随着SLK引领起硬顶敞篷的潮流之后,最近10年来,各种各样的硬顶敞篷层出不穷,下面将尽量以通俗的言语介绍并分类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大部分主流硬顶敞篷车,重点图解各硬顶敞篷机构的不同之处。在介绍之前先对汽车的结构作个简单的图解,一则便于刚刚喜欢车的朋友熟悉;二则便于之后我的一些分类。所有的硬顶敞篷车,对于行李厢盖的处理,除了个别车型外,基本都一样,在硬顶机构开始运行的时候,都是向车头方向打开,以使车顶和后窗部分顺利进入行李厢;所以我的分类主要是以车顶(包括车顶侧梁)和后窗部分的拆分数量来区分,分为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特殊式四大类,再根据有些细节的不同区分为若干小类。一、“一段式”硬顶敞篷既然所谓拆分数量为“一”,其实也就是后窗和车顶根本没有拆分。目前世界上仅见的这种形式的跑车就是法拉利的575M Superamerica 该车的C柱特别短,顶篷就是以C柱上一点为圆心旋转,当然即使在敞篷的情况下,顶篷也是显露在行李厢上面,一目了然。这种结构的原理简单,结构相对也简单,也不占用行李厢空间。见图:别克也推出一款概念车blackhawk,原理一样,只是将车顶藏入行李厢。(未量产,但也算硬顶敞篷的一种)二、“二段式”硬顶敞篷1.“V”字型(其实严格意义上应该称为“倒V”字型)所谓“V”字型就是在折起硬顶的时候,后窗和车顶折合成“V”字型,收入行李厢。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硬顶敞篷车都采用这种形式,这也是硬顶敞篷车的开山之作,鼻转1996年的奔驰SLK(R170,目前该款已改款),目前还在使用类似结构的车是标致206CC,307CC,雷诺梅甘娜,福特FOCUS CC,马自达新MX-5,凯迪拉克 XLR,以福特的FOCUS CC图解:这种结构目前的优势是已经经过了市场将近十年的检验,技术相对成熟,缺点是占用行李厢的空间较大,主要原因是后窗和车顶各自有一定的弯曲弧度,两段折合之后,两段弧“包裹”成了一个空间,有点类似河蚌外壳那样,这个“空间”除了占用行李厢空间,没有其他用处。?在这种结构下,有两款比较特殊:一是凯迪拉克的XLR,它的行李厢盖在顶篷折合的时候会被“高高举起”,其他部分则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见图:?二是现代的概念车CCS,它的主要特点就是车顶同时还是一个大型的天窗,折合的时候,先往后将车顶缩到后窗的位置,再以“V”字型收起。见图:较之单纯的“V”字型,可以节约折合后所占用的行李厢的空间。2.“F”型所谓“F”字型就是在折起硬顶的时候,后窗、C柱和车顶形成“F”字型(或者为反“F”型,主要看视角变化),收入行李厢。这种形式也是奔驰所创,目前也只有奔驰在使用,鼻祖是2001年推出的SL-CLASS(底盘编号R230),现在又加入了新的SLK(底盘编号R171)。以新SLK图解:为了纪念鼻祖SL,也将SL来图解一下:这种结构和“V”字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后窗在折起的时候,后窗玻璃有个“剥离”C柱的“小动作”,见图:?这个简单的剥离动作的目的在于可以将车顶的弧度和后窗的弧度“吻合”,避免了“V”字型车顶和后窗弧度相合“包裹”而成的那部分无效空间。但由此带来的则是后窗和C柱接缝较长,对密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二”字型:这种形式与上述类型的最大的区别在于车顶和后窗的锚合点完全分离(C柱和车顶也分离,而“F”型的C柱和车顶并未完全分离),车顶和后窗成几乎平行的“二”字型收进行李厢。参考车型有日产的MICRA C+C和Lincoln_Mark_X_Concept。??日产的MICRA C+C:Lincoln_Mark_X_Concept:这两者的区别在于车顶和后窗的叠放层次不一样,一个是车顶在上,一个是后窗在上,本质上区别不大。但“二”字型目前还存在特例,就是大众的concept C(量产后的车型为EOS)。所谓的特殊在:车顶被切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可以往后移动而可以视为一个天窗,后半部分固定。见图:这种形式最后收入行李厢的时候,其实是三层:车顶前半部分一层、车顶后半部分一层、后窗一层。在收起顶篷的时候,车顶的前半部分先后移到后半部分上面,然后后窗上举至最上面,最终都收进行李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