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综述.docVIP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综述.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综述   【摘 要】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由此引起的心血管疾病是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致死和伤残疾病之一,因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现将从动脉粥样硬化的6种已知的发病机制及8种常见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R5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7)26-0035-002   The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LI Mei ZHAO Xue-qin WANG Tong-zhao WANG Lei*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nxiang Henan 453003,China)   【Abstract】Atherosclerosis is a complex and chronic disease,and th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aused by 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lethal and disability diseases in our society.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atherosclerosis has been a hot topic in medical field.Now from atherosclerosis of 6 known pathogenesis and 8 kinds of common treatment methods are reviewed in order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therosclerosis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Atherosclerosis;Pathogenesis;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我国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对其的研究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直到1990年Ross才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N炎症性疾病”,并且各种炎症细胞及炎性因子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内皮的损伤、脂质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损伤、遗传、物理化学损伤,多种复杂因素网络交叉作用于血管壁,最终导致血管壁慢性炎症的发生[1],从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1.1 内皮细胞的损伤各种危险因素都可能损伤   血管的内皮,内皮细胞一旦损伤或过度凋亡,血管的通透性就会增强,低密度脂蛋白(LDL)随即渗入并积聚在内皮下,被脂氧合酶及反应性氧集团氧化成氧化的高密度脂蛋白(OX-LDL),由于LDL的氧化修饰触发内皮细胞释放细胞间粘附分子、巨噬细胞趋化因子,使单核细胞穿过血管内膜募集到被修饰的LDL,分化为巨噬细胞,利用清道夫受体SR-A1和CD36,巨噬细胞吞噬更多的LDL,进而发育成泡沫细胞,泡沫细胞发生程序性死亡或坏死,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前来吞噬清除,从而形成更大的斑块,与此同时,坏死的泡沫细胞释放大量的IL-1β、TNF-α等炎性因子[2]。大量的炎性因子增强临近细胞对凋亡小体的吞饮,进而达到激活临近细胞的目的,LDL的氧化产物本身就是潜在的促炎症因子,OX-LDL还可以进一步刺激产生许多促炎症细胞因子,以上反应可以产生级联放大的效应,进而引发动脉粥样硬化。   1.2 脂质代谢异常   在老龄化个体中,高血脂症和高血糖症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也与慢性炎症和后续的组织损伤有密切的联系。在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体内,血液循环中存在致敏性的中性粒细胞[3]。在这种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ROS的形成与血浆中甘油三酯和LDL胆固醇水平有密切的联系。最新研究结果发现,超氧化物释放的增长率以及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CD11b表面表达水平的增强与高脂血症有紧密联系[4]。总的来说,高血糖症和高血脂症也会引发致敏性、亢奋性的中性粒细胞增多,影响脂质代谢,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1.3 血流动力学损伤动   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以大中等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性损伤为特征的血管病变,主要发生在大血管及血管分叉或拐弯等血流变化较大的部位,目前许多学者研

文档评论(0)

ma9828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