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学信抚今思昔感慨多尽发余热再担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抚今思昔感慨多尽发余热再担当 ——位七十八岁地矿老人的心声 中国老科协国土资源分会会员 宋学信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转眼间,已是鄙人高考进京一花甲,更是吾辈从事地矿工作六十年。3周前本人刚刚过了个平平常常的78岁生日,3周后将迎来共和国的68岁华诞,5周后还将迎来历史性的中共十九大。忆苦思甜,令人愈加感恩;思昔抚今,让人更加奋进。 回忆与感恩 1939年8月11日,我出生在热河省朝阳县(现辽宁省朝阳市)中涝村一个亦农亦医的家庭。由于家境较好、父母严教和自己努力,读完村里初小和乡里高小就被保送进入朝阳县初中念书,进而于1954年幸运地考取刚刚成立的当时热河省第一和唯一的一所独立高中,即承德高中。1957年,我从华北考区“歪打正着”地考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球化学专业。经过全国最高学府的六年寒窗之后,1963年我又如愿以偿地通过统招考入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现中国地质科学院)首届研究生班,师从著名矿床学家、中科院学部委员、地科院副院长孟宪民教授,攻读矿床学专业。虽然由于文革运动我未能最终提交毕业论文和分配留院后又被迁出户口、下放到部队农场锻炼,但因中央下达了关于全国下放锻炼大学和研究生毕业生“哪来哪去”的红头文件,1970年春节之后我又得以回归地科院,并于当年6月参加秦岭科研队进行找铁铜矿科研,继而又进行宁芜铁矿、南岭层控矿床地球化学和成因等研究。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的大好形势下,我又承蒙领导关照,于1983年春节期间被派往西德海德堡参加《矿床的同生与后生作用》讨论会并作了关于广东凡口铅锌矿床成因的演讲。可谓好事成双,当年我又喜获西德洪堡奖研金,赴曼海姆学习德语和赴海德堡大学与世界著名层控矿床学家G.C.阿姆施图茨教授合作研究铅锌矿床,期间加入国际矿床地质学会(SGA),并成为该会第一位中国个人会员。1985年3月从西德回国后,立即与项目组同事一起撰写《南岭层控矿床》科研报告;1985年5月被矿床地质研究所所长聘任为第六研究室(矿物学与矿石学研究室)主任,6月被派往澳大利亚与CSIRO青年地质学家P.Eadington博士进行中澳锡矿合作研究。1987—1990年,在担任研究室主任和主持科研项目的同时,参加中国地质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王泽九领导的第15届国际矿物学大会(IMA 1990)筹组工作,任大会组委会副秘书长。1990-2003年,主持和承担河南和甘肃地矿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地质行业基金课题、地科院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研究子课题等,并三次重获洪堡奖研金与阿姆施图茨教授和另外一名世界著名层控矿床学家慕尼黑大学D.D.克莱姆教授合作研究铅锌铜矿床,参加SGA双年会(1991、1993、1995、1999、2001)、SEG(经济地质学家学会)碳酸盐为主岩铅锌矿床会议(1995)、国际矿床成因讨论会(1996)、IMA 1998(多伦多)、维也纳矿物学大会(Wien Min 1999)等国际学术会议,受聘两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质学科专家组成员(2000-2003)和晋升为地科院矿床所研究员(1993)。 2003年正式退休后,本人并没闲赋在家,而是与时俱进,乘国家“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地矿行业走出去”战略的东风,离开母院母所的科学殿堂,走向更为重视开发应用的民营勘企矿企,或当临时顾问、总工,或受聘为地质专家,或受聘为高级技术顾问,或当外聘专家,承担或负责立项评估、报告审改、员工培训、境外矿产地质科研、矿权受让咨询、地质文献情报选题和译文审校等。 十多年的矿产勘查开发咨询顾问的宝贵经历使我这个书生型的矿床地质学家扩展了专业视野,增强了经济观念,平添了法律意识,强化了地质科学研究必须紧密结合矿产勘查开发利用的思想。我深深地地领悟到矿床学家们的矿床成因、矿床模式、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等各种研究研究必须与矿床勘查和矿床开发利用结合,并且接受后者的检验。 七十八年人生旅途和六十年地矿生涯,基本上顺风顺水,步步走高,这令吾欣慰,这让我自豪。但是,成长勿忘谢恩人,成就莫忘谢领导。感谢命运,感谢父母,感谢同学同事,感谢人民,感谢国党,感谢思想,感谢一切我应感谢者。 回归与担当 2016年,我先后从中矿资源勘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和中国地质图书馆外聘地质文献情报专家岗位退出后,曾想过我这位七十有七的老地矿人或许真的应该“洗手不干,彻底歇菜“,颐享天年啦。谁知道人算不如天算,今年二月二十四日下午正要出社区小门到河边散步时,碰巧遇上参加完项目评审返回社区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负责人之一、同所同事王登红研究员,两人几年未见,简单寒暄之后他就问我是否还在中矿资源当顾问?我说已经不在那里,地质图书馆的事也已结束。他当时即邀请我参加他们的中国矿产志研编工作,先帮助审改志稿,不必坐班。出于老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