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气血津液病证内伤发热.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气血津液病证内伤发热.ppt

3.甘温除热发源于《内经》,创于东垣,为中医治疗气虚发热的有效方法。西医学所称的功能性发热多见于女性,体质偏弱,常兼有多汗、怕冷、心悸、失眠等气血不足的症状,中医理论认为气血相关,阴阳互根,血虚者多兼气虚,阳虚为气虚之极,阳虚者必见气虚。故对于相当部分的功能性发热在甘温除热法的基础上,针对病情加减化裁,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病例分析1 患者女,34岁。2年前起因家庭不和,情绪抑郁,逐渐出现发热,常在下午发热。体温波动于37.2 ℃ ~37.8℃,半夜可自行消退,不伴恶寒、头痛、咳嗽、咽痛、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关节肿痛、皮疹等症状。曾在外院多次查甲状腺功能、腹部B超、胸片及妇科检查均未见异常。近一年来常有乳房胀痛,月经衍期,入睡困难。舌偏红、苔薄黄、脉弦。 病例分析2 患者曾×,女,38岁。近3年来反复发热,每次持续1周~1月不等。间歇2~3月发作。发热时体温最高38.3℃,多波动于 37.2 ℃ ~37.8℃之间,晨起及午后均可出现。平时易感冒,常伴精神萎糜、倦怠乏力,头晕纳差,多汗,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无力。多次查体外周血白细胞在2.8~3.6G/L之间。多次应用抗生素及疏风解表清热的中药无效。 谢谢 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主要经营:课件设计,文档制作,网络软件设计、图文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等 秉着以优质的服务对待每一位客户,做到让客户满意! 致力于数据挖掘,合同简历、论文写作、PPT设计、计划书、策划案、学习课件、各类模板等方方面面,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 * * 治则:活血化瘀 方药: 血府逐瘀汤 桃仁、红花、牛膝——活血祛瘀 当归、川芎、赤芍、熟地——养血活血 柴胡、枳壳、桔梗——理气行气 甘草——调和诸药 临床应用 发热甚——加丹皮、秦艽、白薇:清热凉血 肿体肿痛——加丹参、郁金、玄胡、三七:活血散瘀 临床辨识: 常用于术后发热、肿瘤发热、外伤后发热、产后发热等 (三)湿阻发热 主症:低热、午后明显,热难速已,或身热不扬 兼症:胸闷脘痞、全身困重,头痛如裹,纳呆、渴不欲饮、甚或呕恶、大便不爽或便溏。或见寒热如疟,口苦厌油,身目发黄。 舌象:舌红,舌苔白腻或黄腻 脉象:脉濡或濡数 辩证分析: 发热—— 湿邪内生,蕴而化热; 午后发热明显—— 湿为阴邪,旺于阴分; 热难速已,身热不扬—— 湿性粘滞; 全身困重,头痛如裹—— 湿碍清阳,气机不畅; 胸闷脘痞,纳呆、渴不欲饮、甚或呕恶——湿阻中焦; 大便不爽或便溏——湿热下注; 寒热如疟,口苦厌油,身目发黄——湿遏少阳,枢机不利; 舌红,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或濡数—— 湿热内蕴。 治法:芳化宣畅,除湿清热 方药:三仁汤 杏仁——宣肺降气,开上焦 蔻仁(白豆蔻)——芳香化湿,和畅中焦 苡仁——健脾渗湿,疏导下焦 法夏、厚朴——理气燥湿 滑石、通草、淡竹叶——利湿清热,导下焦 临床应用 呕恶——加竹茹、霍香、陈皮:和胃降逆; 胸闷脘痞——加郁金、苍术、佩兰:芳香化湿; 热势较甚、舌红、苔黄腻、脉数——加菌陈、黄芩:清利湿热; 也可改用甘露消毒丹; 寒热如疟,口苦厌油,身目发黄-——合用茵陈蒿汤:清解少阳 (四)气虚发热 主症:热势或低或高,常在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兼症:精神倦怠,头晕乏力,气短懒言、胸脘痞闷,纳差,便溏,自汗、易感冒 舌象:舌淡、苔薄白或白腻 脉象:脉弱 辩证分析: 中气不足,阴火内生——发热; 劳则气耗——劳累后发作或加剧; 气虚下陷——精神倦怠,头晕乏力,气短懒言; 中气不足,脾失健运——胸脘痞闷,纳差,便溏; 气虚,卫外不固——自汗、易感冒 气虚——舌淡、苔薄白,脉弱; 若脾虚湿盛——苔白腻。 治法: 健脾益气,甘温除热 方药: 补中益气汤 黄芪、党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补中气之不足 当归——养血活血 陈皮——理气和胃 升麻、柴胡——升阳举陷、透泄邪热 临床运用 自汗多——加牡蛎、浮小麦、糯稻根:固表敛汗 时冷、时热、汗出恶风——加桂枝、白芍:调和营卫 胸闷、脘痞、苔白腻——加苍术、厚朴、茯苓:健脾燥湿 气虚夹瘀血——加桃仁、红花、川芎、丹参:活血化瘀 气虚兼外感后余热未清——加防风、荆芥、连翘:疏风解热 气虚兼气郁,情绪抑郁——合逍遥散 气虚兼血虚——合归脾汤:气血双补 临床辨识: 内科原因不明诊断困难或诊断为功能性发热者 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或坏死组织吸收引起的发热 血液系统疾病发热 消化,泌尿系统慢性炎症,伴见发热或并发感冒者 感染性疾病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者 长期需要用激素治疗的疾病,治疗期间发热者 (五)血虚发热 1、主症:发热,多为低热 2、兼症:面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