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寓言 孙三周.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序言 大约是2001 年春天吧,朱靖华教授将孙三周先生加入中国寓言文学 研究会的材料转交给我,其中就有几篇 “汉字寓言”。这让我眼前一 亮,觉得寓言创作又有了一个创新点,而且是很有意义的一个创新点, 无论对于寓言题材的开拓、汉字文化的弘扬,还是对于语文教育的创 新,都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孙三周先生在师范学校工作期间,教授过幼儿师范和中等师范的幼儿 文学、儿童文学以及语文教学法。在教授识字教学方法时,他受字族 文的启发,把文字故事、字族文与寓言文学相融合,创造了一种新的 文体—— “汉字寓言”。 “汉字寓言”就是以汉字或部件等为拟人化形象所创作的说明某个道 理的简短故事。它集 “文字游戏”、“笑话故事”的娱乐性、寓言文学 的思想性与汉字文化的知识性于一体,是一种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特 色的文学样式。自上世纪末诞生以来,它迅速发展,目前已经拥有孙 三周、马长山、张鹤鸣、凡夫等一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鲜明的 主体意识的作者群。从语文教育的角度来说,有些 “汉字寓言”是不 押韵的 “字族文”,但又是一篇构思巧妙、哲理深刻的文学作品。原 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长樊发稼在 《中国寓言作家系列 ·总序》中曾 说:“《大撇和小撇》作者孙三周,以简约的文字营造情节,巧用汉字 笔画之间的关系构成故事,引领读者在汉字世界与现实世界间漫游, 领会深刻的哲理,在寓言领域开辟了 ‘汉字寓言’的新地,这是一种 饶富创新意义的创作,值得称道。” 孙三周先生历经十余年的艰辛,于杏坛舌耕之余,奋力苦耕于文坛, 致有此编,这是他个人的收获,也是中国寓言界乃至中国文学界的收 获,值得庆贺。 综观孙三周先生的汉字寓言创作,自1997 年开始理论研究转入动笔 创作阶段;2006 年10 月出版第一部汉英双语寓言集 《野猪美容》, 附录收入了16 篇汉字寓言;2007 年6 月出版了第二部寓言集 《大撇 和小撇》,这也是我国第一部以汉字寓言命名的寓言集,其中收入汉 字寓言30 篇。由此可见汉字寓言创作的艰辛。没想到,到本书出版 前,孙三周先生已创作汉字寓言200 多篇,这一方面是他的勤奋努力, 另一方面也说明,经过十余年的摸索,他的汉字寓言创作已进入成熟 期、收获期。我和三周先生在汉字寓言创作道路上一起摸爬滚打,作 为兄长,值本书出版之际,我想啰嗦几句。 第一,这部作品大大拓宽了拟人化的表现范围,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对丰富寓言的表现手段功不可没。 孙三周先生的这部寓言,可贵之处是把汉字拟人化了,这是寓言领域 的一个突破。作者的笔下,说人话的主人公再也不是寓言文学的那些 老面孔——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了,而是点、横、撇、捺等汉字部件 及大小上下这样一些文字。作者根据它们自身的结构与笔画赋予特定 的性格与品行,读来饶有趣味。本书以大胆丰富的想象,把读者领进 了寓言王国的一个新家族—— “汉字寓言”。 第二,这部作品的幽默手法也很有特点,写得不动声色,堪称上乘。 汉字故事古已有之,民间也比比皆是,但大多都是无聊低趣的东西, 甚至不乏下流之作。即使偶有几篇像是 “汉字寓言”的东西,也是无 意为之。可以说,把“汉字”当做一种写作资源开发,把“汉字寓言” 当做一种独立的文体,从理论上加以系统研究,并付诸创作行动的, 孙三周先生当为第一人。他的 “汉字寓言”,一扫以往 “文字故事” 的浮浅,以严肃为背景,使人读后在莞尔之余还有所思考,如本书中 的 《洋大人来了》、《“十三点”之争》和 《官吏索手》等。这种特有 的幽默效果可能和作者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以及长期的教师生涯有 关,可以说,书中的每一篇作品都是汉字智慧和教育智慧高度结合的 产物,带有明显的中国式幽默风格。 第三,很多故事构思巧妙,令人叫绝,具有小品般的喜剧效果。 作者注意从传统的“文字游戏”、“笑话故事”中汲取营养,讲究叙事 技巧,在很短的篇幅内注意营造吸引读者的氛围,有的还藏有包袱, 并且直到最后一刻才把谜底“揭晓”,具有小品般的喜剧效果。如《“日” 字整容》、《反正死光》、《“言”与 “讠”》等。 当然,书中也有不足之处,最突出的就是个别篇目如《张虎虎取名儿》、 《找住处》、《瓢虫与嫖虫》等,过于注重娱乐性,一味追求幽默风趣, 明显带有 “文字游戏”、“笑话故事”的印迹,甚至有低俗之嫌。不知 是作者受其影响太深不能自拔呢,还是在故意为之呢? 最后要说的是,本书的编排体例是按题目首字起笔分点(丶)、横(一)、 竖 (丨)、撇 (丿)、折 (包括乛亅乚┐ㄑ)等五个部分,每一部分的 篇目顺序按首字笔画由少到多排列。这既便于读者查阅,也体现了汉 字寓言的民族特色,这可能也是一个教师作家的独出心裁之处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请先注册登录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