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個人健康醫療資訊之美國與歐盟法規管理方向
葉錫誼1
前言
追求個人化醫療是醫學發展的終極目標。近數十年,隨著人類基因體的研究,已使
標靶藥物之精準醫學有長足的進步。而物聯網及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除了生理訊號及
基因表現等特徵外,包括過往病史、生活習慣等更廣泛的個人健康醫療資訊之儲存、收
集 、監測與分析研究,也逐漸成為新醫療照護技術發展的重要方向 。依 TrendForce 網
站發布之報告 ,2017 年參與德國 Dusseldorf MEDICA 全球醫療器材大展的廠商中,
所有能產出「臨床醫療數據 」的醫療器材,幾乎都已具有與雲端資料庫或遠端數據中心
連結溝通的能力,縱使暫時無法與雲端串連 ,也都設計了數據轉出的功能;除了常見生
理資訊記錄之外,亦包含各種專業醫療檢測、監控設備之間的聯動、醫療數位服務平台
等 。顯示數位應用的能力,已在臨床醫療領域中普及運用,醫療器材數位化、雲端化的
時代已正式來臨[1] 。
然而,近年來持續發生的各種資訊安全事件,也引起大眾對網路與資訊系統安全之
疑慮,例如 2017 年 5 月份爆發的「WannaCry 」惡意軟體勒索攻擊,曾造成全球 1 百
多個國家受害,政府單位 、企業、醫療、高校等各行各業都受到影響,甚至連英國的醫
療系統都一度面臨服務癱瘓的威脅,使部分常規手術被迫臨時取消[2,3] 。又如近期經媒
體報導曝光的不法數據公司 ,利用心理測驗應用程式 ,違法蒐集取得臉書社群平台逾
8700 萬筆的用戶個人資料,並藉以進行不法分析[4] ,亦突顯個人資料管理的重要 。面
對持續升高的資安威脅,本文將針對美國與歐盟近年著手進行之個人健康資訊管理,其
法規要求及發展方向予以介紹。
美國之個人健康資訊管理相關法規
1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醫療器材組
RegMed 2018 Vol. 92 6
一、法源依據與適用範圍
美國聯邦政府於 1996 年即已頒佈 「醫療保險可攜與責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 HIPAA Act) 」,授 權 衛 生 及 公 共 服 務 部
(Department of Human and Health Services, HHS)制定個人健康醫療資訊相關規範,
其中 2002 年發布的隱私規則(Privacy rule)與資安規則(Security Rule) ,即成為美國對
個人健康資訊管理的主要架構[5,6] 。2009 年為進一步推動電子病歷應用而制定的「經濟
和臨床健康之健康資訊科技法(Heal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 Economic and
[7]
Clinical Health Act, HITECH Act )」 ,則強化資料外洩時相關機構的通報責任與違反
HIPAA Act 的處罰,並於 2013 年整合修訂為 HIPAA 最終規則(HIPAA final omnibus
Rules)[8] 。
在 HIPAA/HITECH 的架構下,包含醫療照護的提供者(Health Care Provider) 、保
險機構等健康計畫(Health Plan)的管理與給付單位、健康資訊處理機構(Health Care
Clearinghouses) 、以及向上述單位提供服務的業務夥伴(Business associates)等「受管
轄機構(covered entity) 」。只要涉及受保護健康資訊(Protected Health Information,
PHI)都必須符合相關規範的要求 。其中,受保護健康資訊在 HIPAA 隱私規則(Privacy
rule) 的定義下,涵蓋任何的個人可識別健康資訊(individually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