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肥管理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doc

水肥管理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298 土壤与环境 第11卷第3期(2002年9月) 田光明等: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PAGE 297 土壤与环境 2002, 11(3): 294~298 Soi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E-mail: ses@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田光明(1964-),男,博士,副教授,从事环境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 收稿日期:2002-02-27 水肥管理对稻田土壤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田光明,何云峰,李勇先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9 摘要:就稻田水肥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进行了综述。文献分析表明,甲烷和氧化亚氮的排放条件存在明显的反位关系,即有利于甲烷排放的水分条件往往不利于氧化亚氮的排放。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水分管理的历史有明显的关系,不同的肥料施用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影响的机制不同。因此,要真正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必须首先弄清甲烷和氧化亚氮在不同条件下的排放关系。 关键词:水肥管理;甲烷;氧化亚氮;排放 中图分类号:X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1X(2002)03-0294-05 甲烷和氧化亚氮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他们单位分子的增温潜能分别是CO2的32和200倍,而大气中这两种气体的浓度正分别以每年约1%和0.2%~0.3%的速度增长[1]。水田是公认的大气甲烷的主要排放源之一,据估计自然湿地和淹水稻田排放的甲烷约占总排放源的34%。虽然,早期的研究表明,水田排放的N2O很少,不到施入氮量的0.1%,但Xing(1998)在总结分析了中国农田N2O排放的研究结果后发现,虽然稻田的平均排放通量小于旱地,但其排放量却是不容忽视的[2]。一些地区水田的N2O排放通量甚至高于旱地[3]。我国稻田面积约占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20%,约占我国作物总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因此,研究我国水田CH4和N2O的排放控制,对减缓全球增温效应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影响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田间水分和施肥管理。本文试图在总结近年来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综合评述田间水肥管理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阐明水肥管理对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影响的过程和机制,为温室气体的综合控制提供有价值的线索。 1 水分管理对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迄今为止,国内外关于稻田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控制的研究基本上是分别进行的,对他们综合排放控制的研究还很少。有限的综合排放控制研究都注意到了有利于控制CH4排放的水分管理措施往往会促进N2O的排放,而一些控制N2O排放的措施,又往往影响到甲烷的控制,即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存在明显的消长关系[4~5]。因此,只有综合分析CH4和N2O在不同条件下的排放关系及其相关微生物和酶系统的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找到综合控制它们排放的有效措施,也才能真正体现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的实际意义。 1.1 水分管理对甲烷排放的影响研究 大量的研究表明,农田水分状况的变化对甲烷排放有重大影响[6]。土壤甲烷的排放是土壤中甲烷生成与甲烷氧化消耗的综合结果,农田水分管理不仅影响土壤甲烷的生成,也影响甲烷的氧化消耗。 淹水是土壤产生CH4的主要条件,土壤悬液试验表明,只有当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低于-100到-150 mV时,才有甲烷生成。而且氧化还原电位越低,甲烷生成量越大,当Eh从-200降到-300 mV时,甲烷生成量增加10倍,排放量增加17倍[7];Eh在-150 ~ -250 mV范围内,Eh每下降50 mV,甲烷排放量就增加约10倍[8]。除水土界面和根土界面外,土壤淹水6~8 h后氧就被消耗殆尽,当兼性和专性厌氧菌将NO3-,Mn4+,Fe3+,SO42-等作为电子受体依次还原后[9],即以CO2作为电子受体,生成甲烷。稻田淹水一段时间后甲烷排放量随土壤Eh的迅速下降而急剧增加[10]。 研究表明,稻田排放的甲烷只是甲烷生成量的20%,而土壤中产生的甲烷大部分(80%)在排放前已被氧化消耗掉[11]。因此,不仅影响甲烷生成的因素会影响稻田甲烷排放,影响甲烷氧化的因素对稻田甲烷排放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稻田土壤微生物长期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