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的缠绕茎与手性.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紫藤的缠绕茎与手性 在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植物世界中,有很多藤本的攀缘植物。它们或者相互缠绕,或者借助其他的支撑螺旋而上,在炎炎盛夏为人们带来满眼翠绿和处处荫凉,在金秋为人们带来累累收获。如果仔细观察这些植物,就会发现它们的茎蔓螺旋往往是朝向特定方向的。这种现象蕴涵着自然界的一个基本属性——手性。 无处不在的手性 手性(chirality)一词源于希腊词“手”(cheir),指左手与右手的差异特征。手性及手性物质只有两类:左手性和右手性。有时为了对比,另外加上一种无手性(no chirality)作参照,可称它为“中性手性”。左手性用L表示,右手性用D表示,中性手性用M表示。左手(性)与右手(性)单靠平移和旋转不可能完全重合,必须做镜像操作才能重合,所以手性对称也叫镜像对称。 关于螺旋的手性,通常的定义是:伸出一只手,让大拇指指向螺旋的轴向,另外四个手指握拳,于是由手掌到四个指尖有一“前进”方向;如果螺旋正好与伸出的左手相符,则此螺旋为左手性的(垂直轴向观看,螺旋是顺时针的),反之为右手性的(垂直轴向观看,螺旋是反时针的)。在气象学中,定义也是一样的。在北半球,低压区能够形成左手性的气旋,高压区能形成右手性的气旋。南半球情况正好相反。 手性所能描述的事物极其多样,大至星系旋臂、行星自转、大气气旋,小到矿物晶体、生物大分子和有机小分子、安培电流、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等等。在植物学中,手性也是一个重要的形态特征。如枫叶、兜兰等植物的形态,以及攀缘和缠绕植物的茎蔓旋向,都呈左右对称,都涉及到手性。当然,绝对的对称、完全能够重合的两片枫叶并不存在于自然界,绝对的对称只能在数学中找到。 从天文学到地球科学,从化学到生物学,几乎处处都有手性显身影。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分子手性催化的主要贡献者,1968年诺尔斯(W. S. Knowles)用过渡金属元素制造出含手性配体的络合物,以它为催化剂,生产出有手性的产物。后来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依良治开发出更有效的催化剂。1980美国的夏普莱斯(B. Sharpless)发现了氧化反应的手性催化剂,极大推动了手性药物的化学合成。到2000年,全球的手性药物销售额已达千亿美元,占药物总销售额的三分之一。1998年全球畅销的500种药物中,以单一对映体形式销售的手性药物占一半以上。2002年6月13日,英国《自然》周刊发表加拿大科学家杰森(L. Jesson)和巴雷特(S. Barrett)研究某植物花柱手性的论文,指出两个等位基因中的一个控制花柱的左右,其中向右是显性的。有人评价这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具手性的植物 达尔文、华莱士等大博物学家、生物学家,都十分重视植物的手性,但研究并不深入。达尔文还写过《攀缘植物的运动和习性》,书中列出一张表,描述了42种攀缘植物,其中只有11种具有左手性。这比例与我们日常的观察差不多。无手性的藤本植物有凌霄、扁担藤、三叶地锦、长春花等。多数藤本植物茎蔓的螺旋是右手性的,如牵牛、杠柳、扁豆、大苍角殿(Bowiea volubilis,也叫博威花)、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蝙蝠葛、萝藦、北马兜铃、刺苞南蛇藤、猕猴桃、金鱼花(Mina lobata)等。左手性的则是少数。 木兰科的五味子(Schisandra chinensis),见于吉林; 桑科的啤酒花(Humulus lupulus),见于保定; 桑科的葎草(Humulus scandens),见于华北、东北; 忍冬科的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见于北京、东北; 薯蓣科的穿龙薯蓣(Dioscorea nipponica),见于东北; 蓼科的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见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园; 防己科的木防己(Cocculus orbiculatus),见于北京中国科学院药用植物园。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