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院(研究生院)
■环境共生学研究科
学位授予方针 (Diploma Policy)
<硕士课程>
在取得规定的学分的同时,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利用进行综合学习,并对有关环
境方面的课题进行科学性研究,将其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在答辩会上就论文进行发表答辩。对
完成上述学习和研究的人员授予硕士学位。
<博士课程>
在取得规定的学分的同时,学习掌握有关环境方面的专业知识,在处理有关环境问题上拥
有很深造诣,遵循本学科的理念,探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共存方式,对提高地区发展和人
类福利的课题进行研究,将其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并向社会发表。对完成
上述学习和研究的人员授予博士学位。
教学课程编制与实施方针(Curriculum Policy)
<硕士课程>
1.在综合探讨自然保护和可持续性发展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同时,通过指定课题的深入研究,培
养能够从事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保护的专业人才,并培养研究成果的总结、学会发表和论文发
表的能力。
2.以本科各专业为基础,在探求各自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学科交叉的同时,进行与环境共生有关
的专业性教学研究。
3.培养理解英文科学论文以及英文论文的写作能力,设置了以下英语教学课程:环境共生学专
题讨论I、环境共生学专题讨论II。
4.为加深对环境共生学的理解,并提高文献阅读检索、信息收集和总结发表的能力,设置了以
下课程:环境共生学专题讨论III、环境共生学专题讨论IV。
<博士课程>
1.掌握有关的环境科学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知识,在研究和解决有关环境问题上深有造诣,遵循
本学科的理念,探求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共存方式,对提高地区发展与社会保障的课题进行
研究,培养将研究成果以科学论文的形式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并向社会发表的能力。
2.在硕士课程各专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从各自的角度深入研究“环境共生学”,设置了选
修课“生态系统环境共生特别专题讨论”、“居住系统环境共生特别专题讨论”和“饮食健康类
环境共生特别专题讨论”。
教学课程
课程安排一览
环境共生学专业(硕士课程)
环境共生学特论
空气和水环境科学领域-对人类不可缺少的空气和水进行深入学习-
不言而喻,离开了空气和水,人类就无法生存。近年来各种产业活动和生活上大量消费
物资与能源,空气和水环境趋于恶化。现在,在世界各地迫切需要对环境污染及其对生物、人
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调查。
特别是对拥有阿苏、球磨等众多山脉和有明海的熊本县来说,有关空气、水以及海洋环境的
研究极其重要。
鉴于此,本领域旨在从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各个角度对空气,水环境进行更加深
入的学习。
【主要课程安排】
・空气与水环境科学特论
・沿海生态学
・化学物质精密测量学
・环境物质动态学
・大气物质循环论
空间系统学领域-创造能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
二十一世纪的居住、建筑、城市、地区的空间建设,在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开发和社会发
展方面都面临着挑战。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农村和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与自然和谐
相处的经验教训,可供参考。另一方面,最新研究成果的应用使得建筑技术日新月异,如何掌
握和利用最新技术也成为一个较大的课题。
本领域将以全球为视野,吸取有关生活空间的历史教训,学习利用与最新的建筑技术,探
索有益于社区发展和创造生活空间的方法。
【主要课程安排】
・共生居住空间论
・农山村地域环境论
・共生都市空间论
・环境调整工学
・空间结构论
营养和健康学领域-从营养的角度考虑健康-
人类的健康与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老龄化社会,高质量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与适当的饮食生活和营养环境息息相关。为了能够健康充实地生活,需要从健康学和生命科学
的角度来探索饮食生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本领域从饮食生活的角度出发,进行有关保持健康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性专业教育,培养
专业人才,力争将新技术回归于社会。
【主要课程安排】
・营养与健康学持论
・健康营养管理学
・营养生理学
・营养控制学
・临床机能营养学
环境资源应用领域-地球资源有效利用-
地球环境并非无限,其需要寻求一个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为了形成一个循环型
社会,有必要就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环境资源的利用、环境资源的再生方法等进行研究探
讨。
本领域将通过科学研究来了解协调自然环境的机能,目的就是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
充分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
【主要课程安排】
・环境资源应用学特论
・沿岸海洋资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员考试测试题及答案.docx
- 【国家标准】GB 50617-2010 建筑电气照明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pdf
- 冠心病护理查房.pptx VIP
- BOSS立体声音箱CUBE-ST2使用说明书.pdf VIP
- Y·YKK·YKS和Y2系列高压三相异步电动机.pdf VIP
- 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山东师范大学)知到智慧树章节答案.docx VIP
- 2.4 传感与控制 ---温度报警器 教学设计-浙教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 2.docx VIP
- 全国建材行业职工助推高质量发展主题竞赛考试题及答案.doc VIP
-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pdf VIP
- 小学生卫生与健康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