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南港高中演講稿(公告版)
?陳國棟
近代初期東亞的貿易網絡
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
歷史語言研究所
研究員
大綱
1. 前言
一、海洋貿易網絡的構成
2. 近代初期
3. 海洋亞細亞
4. 航道與靠泊港
5. 三個海洋貿易的範疇
6. 公司商站、離散社群與貿易網絡
二、商品與文化的交流
7. 貿易商品
7.1 歐洲人所交易的跨洲貿易及港腳貿易
7.2 亞洲人所經營的亞洲內部跨國貿易、沿岸貿易及島際貿易
8. 文化交流
9. 結語
1. 前言
因為時間所限,本稿的內容只處理海洋貿易網絡的問題。
2. 近代初期
題目的第一個部份為時間限定(time frame),我們定為以十七、八世紀為中心,但是往前後再推衍一些。往前我們推到1540年代,往後推到1840年代,實際上約適用1540-1840這三百年間。這段期間相當於明代後期至清代中葉。選取這段期間的原因是1540、1840兩個年代的前前後後都發生過重大歷史變化。舉例如下:(1)就中國來說,1567年以前實施海禁,法律上片板不許下海;(2)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琉球(沖繩)經營東南亞貿易,其所買賣之商品透過朝貢貿易,轉銷中國,使中國人民可以取得合法的南洋胡椒、蘇木等商品;(3)日本在十六世紀中葉以前未曾與南洋直接貿易,主要透過與中國的「勘合貿易」取得南洋商品,也藉由鹿兒島薩摩地方與琉球之交易取得少量同樣的東西。但因1549年以後,「勘合貿易」永遠停止,同時琉球又中止其南洋貿易。這兩件事合起來使日本無法獲得南洋產品供應,於是日本船開始南下,發展成所謂的「朱印船貿易」;(4)葡萄牙人在1514年首度出現在中國沿海,其後在廣東到舟山之間流竄,1548年被朱紈擊敗,逐出寧波雙嶼地區;1554年佔領澳門,並在三年之後永久佔領該地,將它發展成為一個貿易中心;(5)西班牙人在1567年佔領菲律賓群島南部的宿霧(Cebu),1571年建立馬尼拉成為其東亞之交易中心。……(6)1840年代,中國因為鴉片戰爭而開放通商口岸;日本則在1852-53年間,因培理(Commodore Perry)來航而打開門戶;1858年英國取消東印度公司,將印度等東方殖民地移交給王室,也就英國政府管理。英國工業革命在1760年代開始,但其在亞洲取得經濟上的優勢,也要等到十九世紀中葉才具體化。另一方面,自從工業化開始,英國之「自由貿易帝國主義」(free-trade imperialism)當道,主張藉由廉價商品打開市場,不以建立有形殖民地為目標。然而到十九世紀中葉後,因為法國、日耳曼及美國等國家的工業化成功,其產品加入競爭,英國被迫放棄「自由貿易帝國主義」而走回有形帝國的老路,進入「新帝國主義時代」。
3. 海洋亞細亞
亞洲是世界最大的洲,除了以烏拉山系與歐洲分隔的部份外,都被海域包絡。不過,鄂霍次克海及北極海通常不被利用來從事海上貿易,其他廣大的亞洲海域則都加入近代初期的海上貿易。倫敦大學的教授K. N. Chaudhuri在其大作Trade and Civilisation in the Indian Ocean中,稱呼這一部份的亞洲海域為廣義的印度洋。在近代初期,歐洲人,特別是荷蘭東印度公司(Ver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 the VOC)及英國東印度公司(East India Company, the EIC),也把這個區域稱作“de Indi?”或“the Indies”。所以K. N. Chaudhuri也不算錯,但是聽在東亞人士的耳中,可能不甚入耳吧。
我們今天將提到涉及海洋貿易的全部亞洲臨海地區,不過重點會擺在東亞,也就是東北亞與東南亞。話說回來,在近代初期,印度其實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一方面提供棉花、棉布、藍靛及鴉片等重要商品在亞洲範圍內行銷,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大量的亞洲金、銀,因此印度也會經常被提到。印度以西的西部印度洋地區,包括紅海與非洲東部在內的海洋貿易也很發達,限於時間,今天不講。
4. 航道與靠泊港
航行是海洋貿易的先決條件。我們說過,在近代初期,航海的交通工具是帆船,而貿易商所使用的航道係由以下三個因素來規範。第一、航行條件。諸如季風、海洋地形(沙洲、礁石之類),以及洋流(如黑潮);第二、靠泊港(ports of call)的位置。一個港口會被航海貿易家選定前往停靠,那是因為該港口可提供集中商品、分銷商品的服務,或者是可以避風以便等待季風的轉換,或是該地可提供新鮮飲水乃至於新鮮食物的補給;第三、在地政權的態度。
在近代初期,舟船是聯繫為水面所隔開之陸地的唯一工具,因為那時候還沒有飛機。各種舟船,不管我們是把它們叫作ships、junks、perahus,或是其他的名稱,絕大多數的亞洲航海家都得想辦法利用季風以加快航速、都得留意規避淺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