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怀化地区地貌
地 貌
概 况
境内地处新华夏系构造第三隆起北西部,经历过多次地壳运动,其中对地貌形态影响较大的地壳运动有雪峰运动、加里东——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喜山运动及新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形成地貌基本骨架,再经喜山运动的塑造,形成今天的地貌景观。
中元古代(距今800万年),境内地貌属边缘海槽盆。中元古代末,地壳抬升,南东、北西一度成为陆地;晚元古代,为浅海陆棚,末期地壳短暂抬升,南东、北西又一度成为剥蚀地貌;震旦纪复隆为海洋地貌。早古生代的寒武纪至奥陶纪(距今615~440万年),演变为浅海陆棚至碳酸盐台地;晚奥陶纪末,地壳开始抬升,雪峰山一带为水下隆起,最后成为陆地;志留纪地壳再度下降,溆浦、黔阳东侧为海岸地貌。早古生代发生的加里东运动,芷江、新晃、沅陵、麻阳一线西北为陆地,南东地区因雪峰山地的反复升降而时为海湾。早三叠纪末,印支运动开始,境内地壳抬升为陆地,结束海域史。
中三叠纪,地壳继续抬升,且强烈褶皱造山。晚三叠纪初,地壳不均衡抬升,武陵、雪峰诸山连成一片,沅陵——怀化一带为北北东或北东向展布的滨海盆地和山间盆地。晚三叠纪末,燕山运动使地壳继续上升。沅陵——怀化坳陷盆地成淡水湖泊。至早侏罗纪初,地壳抬升成山地,湖泊消失,间断了盆地沉积,地形高差悬殊。中侏罗世末,武陵山和雪峰山隆起,沅陵——麻阳一带坳陷,地壳强烈褶皱、断裂,并在东部雪峰山一带伴有强烈的岩浆活动。至此,境内现代地貌之骨架已基本构成。
白垩纪末,由于燕山运动影响地壳南抬北降,一度上升为剥蚀区的沅麻盆地,再次坳陷成为湖泊。至第三纪始新世末期,喜山运动使区内地壳宽缓坳褶抬升,绝大部分为山地、丘陵。早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末,地壳三次振荡运动,形成Ⅳ、Ⅲ、Ⅱ级阶地。期间,因气候冷热交替,发生铁山四期山谷、山麓冰川活动,至今在雪峰山一带尚保存冰斗、冰槽谷等冰蚀地貌遗迹。
全新世初,地壳再次振荡运动、漫滩等抬升、河谷下切,形成I级阶地。之后,地壳复趋稳定,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加上气候、水流、新构造运动的作用,及人类对自然界的不断改造,构成现今的地貌景观。
境内山丘重叠,峰峦起伏,地形复杂。地貌轮廓自西南向北倾斜,呈一狭长地带,南北长约353千米,东西宽约229千米。东南部雪峰山脉成弧形盘踞,西北部为武陵山脉所绵延,中间丘岗起伏,形成若干盆地。地势最高点为雪峰山脉之主峰苏宝顶,海拨标高1934米;最低为沅陵的界首,海拔仅45米。相对高差1889米。东西两侧高峻,南部突起,向中、北部倾斜,呈撮箕形,向北东敝口。
武陵山脉呈北东向绵延,北西坡陡,南东坡缓,其山脉北东部南东麓在区内延展约104千米,山脊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
雪峰山呈北东向展布,南东坡陡,北西坡缓,区内延展180千米。山脊构成区域分水岭,走向与构造线基本一致。
山地占全区总面积的70.5%,丘岗、岗地、平原、山原、水域分别占17.9%、4.1%、4.2%、O.6%、2.7%。全区大致是“七山二丘岗,一分平原加水域”。在山地中,以中低山为主,有8318.7平方千米,占42.5%;低山5933.31平方千米,占28.6%。海拔800米以上的主峰1149个,其中1000米以上的山峰663个。东西部以低山、中山为主;南部多为中低山;北部则以低山、中低山为主;中部主要发育低山、丘陵、平原。
地貌的基本形态和海拔标高划分标准
地貌名称
海拔标高(米)
中山
低山
丘陵
河谷
平原
高中山
中山
低中山
中低山
低山
高丘陵
低丘陵
1000~3000
500~1000
﹤500
﹤500
相对高差
(米)
﹥1000
1000
︱
500
500
︱
200
1000
︱
500
500
︱
200
200
︱
100
﹤500
﹤20
坡度(度)
100~35
5~25
?
第二节 类 型
区内属陆地地貌类型,依其形态和成因,可划分为侵蚀构造地貌、剥蚀构造地貌、溶蚀构造地貌、浸蚀堆积地貌四个大类及二十八个亚类:
侵蚀构造地貌
【中山齿脊峡谷】 分布于通道县东部的牛皮界至全数山、通道西部的三省坡至靖州西南的乌流、黔阳县及洪江市东部雪峰山至苏宝顶和石佛山、靖州青定山及沅陵北西部军大坪等地。面积约2007平方千米,占全区面积7.26%。主要由板溪群五强溪组和马底驿组、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下志留统的绢云母板岩、板岩、绿泥石板岩、砂质板岩、变质砂岩、硅质岩、冰碛泥砾岩、粘土岩组成。标高一般1000~1900米,最高峰苏宝顶海拔1934米。切割深度一般600~1200米,局部达1600米。平行构造线,脊线明显,呈北北东向延伸。山脊锋锐、尖峭、锯齿状。两侧山势陡险,常见悬崖峭壁,沟壑纵横,坡度30~50度,局部大于60度,峡谷深涧垂直,山脊延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