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薄板微成形加工制程之成形性研究与应用-系统列表.DOC

金属薄板微成形加工制程之成形性研究与应用-系统列表.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 Mbps車用電子匯流排傳接器與中繼器晶片系統研製 (I) (參考資料:10 Mbps車用電子匯流排傳接器與中繼器晶片系統研製 (I) 王朝欽 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所)) 汽車電子學實習 期中報告 班級:車輛二乙 姓名:郭紘邑 學號一、摘要 汽車電子可說是近來繼電腦、通訊與消費性電子「3C」之後,成長性最被看好的第四「C」(car)產業,許多不同之車用電子設備陸續地被引入到汽車環境之中,所以必須以單一網路來控制這些電子設備。而車內通訊網路之建立,則有賴於每一個車用電子設備(亦即電控單元,ECU)具有容易安裝與穩定性高之連結網路之節點,其可使得該 ECU 容易在網路上使用與控制,以達成車用資訊通訊(Car Telematics)系統之目標。根據市場研究公司 IC Insights 估計,2004 年車用 IC 市場為115 億美元,CAGR(年複合增長率)約為10%。而車內網路形成後,2010 年汽車安裝車用電子的比例亦將達40%,因此車用電子市場的未來發展潛力十足,可為相關廠商帶來豐厚的收益,更是國內高科技廠商再創高成長的一大契機。 本研究計畫「10 Mbps 車用電子匯流排傳接器與中繼器晶片系統研製」以進行10 Mbps 車用電子規格,FlexRay,實體層之匯流排傳接器與驅動器的研究與實作。本計畫之主要研究目標為 FlexRay 匯流排傳接器(包括驅動器、接收器、與主機介面溝通之transciever、電源管理電路)之 SOC 實現。除了採用低功率電路設計方法外,我們亦將進行高低溫(-40℃~ +125℃)測試,以確保所研發之 FlexRay 節點介面電路之正確性。 二、計畫說明 FlexRay 專為車內網路而設計,它不會取代現有網路,但可以與現有系統結合相容使用,如現有之控制器局域網(CAN),本地互聯網路(LIN)、媒體系統傳輸(MOST)和J1850協定等。FlexRay在每個通道中提供10 Mbps的總數據速率,能夠滿足未來應用的帶寬要求。由於通道單獨運行,總數據速率可以達到20 Mbps,是當前最廣泛使用之CAN標準速率(1 Mbps)的20倍。因此,藉由FlexRay 之系統建立,任何車用設備均可以經由其網路結構進行連結與控制,每一個車用設備都被視為一個節點(node),而一個節點即是一個ECU (electronic control unit)與一個 FlexRay 傳接器所構成。由於 FlexRay 頻寬甚高之故,甚至連視訊資料(如數位電視影音訊號、倒車後視 CCD 訊號、或是前方死角之防撞 CCD 訊號等),也可以傳送至車內之任一個平面顯示器,最終之目標是所有車內設施均為 x-by-wire(x = steer, brake, accelerate, A/V, safety, etc.),亦稱「線控 x」,如圖一所示,同時也要減少車輛控制對液壓系統的依賴,最可能的應用就是線控刹車與線控導航。 因為未來之 FlexRay 技術將是用於車輛控制操作,因此環境因素將使得晶片設計所考量之方向與習知IT/PC或是無線通訊有所不同。這些環境因素包括:安全規範嚴謹、溫度範圍增大(-40 ~ +125 oC)、電池電壓不同(12V、24V、42V)、低待機電流省電要求、電池電壓變化極大、多媒體資訊傳輸需求、應用裝置多樣化等。所以無論是匯流排介面、控制器、電源處理因素,重新開發不同之電路與晶片設計技術。本計畫之目的,係根據 FlexRay 車用電子系統標準,設計與實現一低功率與高速傳輸車用資訊通訊傳接器 SOC 與匯流排中繼器(bus repeater)。 圖一 FlexRay之未來應用 (x-by-wire) 三、研究成果 本計畫之目標為研究與設計FlexRay之實體層(Physical Layer)所需之傳接器系統晶片平台載具的匯流排驅動器(Bus Driver,BD)、匯流排傳接器(bus transceiver)等介面電路實現。因而本計畫執行的重點,放在實現整個實體層中的匯流排驅動器、匯流排傳接器以及控制邏輯單元之電路設計,其架構位於整體實體層傳接器SOC之方塊圖如圖二所示。 圖二 FlexRay 傳接器 SOC 方塊圖 在我們所實現的整合控制邏輯與匯流排傳接器之架構圖如圖三所示,控制邏輯單元能夠依照控制訊號來源之不同再分為三個區塊,分別為:Host Interface、Communication Control (CC) Interface與Bus Guardian (BG) Interface。三個區塊分別與上層之Host、Communication Controller以及Bus Guardian互相對應之腳位連接溝通。數位端與類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