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中的一爿书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忆中的一爿书店.doc

貓頭鷹的國文講義:林文月 記憶中的一爿書店 (104三民3-12) 第 PAGE 1 頁,共 NUMPAGES 13 頁 ※ 林文月 名籍 一、林文月,彰化縣北斗鎮人,民國22年生。 二、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畢業。曾任臺灣大學中文系教授。現已退休,移居美國。 家庭 一、林文月是臺灣通史作者連橫的外孫女,父親林伯奏原出生於彰化縣溪州鄉劉姓人家,後為北斗鎮林家收養。母親連夏甸是連橫的長女。林文月出生於上海租界,在上海接受日本教育,直到中國對日抗戰勝利才隨著家人返臺。 二、連家因緣譜:臺灣通史的作者連橫是林文月母親連夏甸的父親,而曾任副總統的連戰則是林文月舅舅連震東的兒子。林文月在念研究所時,因為母親不滿意她與郭豫倫交往,後來還是因為連震東的勸說、緩頰,他們才能順利結婚。連震東常跟林文月說:「連家兩代單傳,我是學經濟的,阿戰又是讀政治。你外公的一些東西,慢慢的,我要整理出來送給你。」連震東晚年居住臺北東區,林文月也常利用課餘過去探望。 三、家教的薰陶:崇尚適性教育的林文月,從不要求兒女走上文學之路,也不強迫他們閱讀四書五經、紅樓夢等傳統經典作品。她相信每個人天分不同,只要努力吸收,自然會走出不同的路。但在家庭的潛移默化下,卻也培養了出兒女們的藝文涵養。兒子郭思蔚學的是材料科學,卻與母親一樣對古典音樂情有獨鍾,是知名的樂評家;女兒郭思敏學的是建築,後來投入金工創作,與身為畫家的父親一樣鑽研視覺藝術,成為金工藝術家。 四、傳紙條溝通:林文月與女兒溝通時,常會透過寫紙條或卡片的方式來表達對彼此的關懷。她認為面對面溝通固然好,但有些感情說得太明白就顯得肉麻,反倒是用寫的就沒有這種尷尬。而且一旦離開家人,感到孤獨時,能夠透過這些紙條、卡片感受到家人的關愛陪伴,心情會很開心。 生平經歷 民國35年的春天,林文月舉家自上海返臺。回到臺灣後林文月進入萬華的老松國小就讀六年級,在上海長大的林文月受的是日本教育,雖會講上海話卻不會說國語,同學們說的臺灣話她也聽不懂。當時,不認識多少中國字的她第一次在老松國小考國語時,拿了生平最低的分數──三十分。 民國41年時,林文月同時考取了臺灣大學中文系以及省立師範學院(今臺灣師大)藝術系,她選擇了就讀前者。 文學與藝術:林文月說自己這一生選擇了握筆的生活,她認為這樣的選擇沒錯,但最初卻也曾猶豫過。從小她就喜歡文學與繪畫,初時多少是偏好繪畫的,雖然沒有正式拜師學藝,但畫畫常能使她廢寢忘食,興味無窮。後來當她考取師大藝術系與臺大中文系時,因著繪畫指導楊蒙中老師的一句話:「你可以把畫當作一輩子的嗜好。那樣子會比較快樂些。」遂使她做了抉擇。此後,論文、創作與翻譯成了她人生中的三種文筆,而生活中仍是不離繪畫。 星期五的會:在臺大中文研究所唸書的期間與郭豫倫先生結婚,隔年自中文所畢業後便留在母校任教。林文月與郭豫倫結婚後,住在臺北羅斯福路位於臺大與師大間的巷弄裡。因為朋友裡他們是較早成家的,既未與長輩共住,也尚無子女,所以生活最自由,因此他們家也就成為朋友聚會的主要場所。本來是三三兩兩的朋友到訪,後來也不知道是誰開始發起隔週星期五晚上的聚會,沒有任何規則、形式,純粹只是大家聊聊興趣、文藝,不過有時大家也會爭得面紅耳赤。每到談罷要送客時,大家總互道:「下下個禮拜五再見!」 民國58年,林文月獲國科會遴選赴日本京都遊學一年(任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修員),研究唐文化對日本平安時代(西元794-1185年)文學的影響。因研究主題的需要,她開始涉獵平安時代的典籍。同時也開始注意到源氏物語與中國文化的關係。回國後,應友人邀請,花了將近六年的時間翻譯源氏物語,之後又陸續譯介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伊勢物語等名著。其中源氏物語於民國八十三年獲得第十九屆國家文藝獎翻譯成就獎。 文學有徑當經營   林文月有許多寫旅行經驗的文章。她的遊記作品不刻意著墨於寫景,而往往在細膩的描述中帶出冷靜的觀照,使文章看似平易,實則深致有味。從京都遊學回臺後,林文月將其在京都所見所聞集結成京都一年,於民國59年出版,這是林文月的第一本散文集。內容包括了古都四季景物描寫、民俗風情、學術文化活動,以及異國友誼交流等。後續出版讀中文系的人、遙遠、午後書房、交談、飲膳札記、人物速寫、回首等書,並持續寫作中。 師者速寫簿:林文月在臺大中文系跟隨臺靜農、鄭騫等老師學習,加上就讀研究所及任教的時間,在臺大待超過四十個年頭。她自言文學創作受臺靜農老師影響最大,而研究論文則由鄭騫老師指導。她曾經幫他們畫過塑像,但真正把師生情記錄下來的,則是一篇篇動人的敘人散文:臺先生和他的書房、臺先生寫字、在臺大的日子、溫州街到溫州街 1993年退休,林文月自臺大中文系退休後,曾任美國華盛頓大學、史丹福大學、加州柏克萊大學、捷克查理斯大學客座教授。 林文月的作品 林文月說自己這一生選擇

文档评论(0)

sunyangbill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